時事點對點﹕江水進京津冀 解用水緊張
能源科技與環境﹕南水北調×水資源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前中國領導人毛澤東自1952年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南水北調構思,歷時12年建設的中線一期工程12月通水。北京與天津都得到來自1000多公里外的長江水,有望緩解用水緊張。數據顯示,在此之前京津冀地區人均水資源僅286立方米,遠低於國際上人均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準」。江水進京後,一期工程每年將為北京送水10.5億立方米,佔城市生活、工業新水比例將達50%以上。
工程耗12年 斥920億元人幣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華北地區承載了中國一半人口和三分之二的可耕地,但僅有全國五分一的供水。12月27日通水的中線工程,是從湖北與河南交界的丹江口水庫引水,途經河南、河北兩省,抵達北京和天津。官方資料顯示,中線工程耗資920億元人民幣,年均調水95億立方米,將緩解沿線20多個大中城市缺水問題。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附近調水,解決山東和河北省的乾旱。西線則從長江上游調水為黃河補水。
縱輸水成本高 南北水同價
由於屬遠距離輸水,南水北調工程供水成本高於當地水源成本,但北京市南水北調辦負責人表示,北京市民不會因使用「南水」而被加價,北京市內境外水與本地水實行「同價」。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孫國升稱為讓北京居民逐漸適應「南水」,避免水土不服,北京將把本地水和「南水」按比例調配,逐漸提高「南水」比例。
多措施防水質污染
另外,為避免水質污染,中線採用全線立交輸水方式,不與其他水體接觸。同時,沿線還設有節制閘、控制閘、分水閘、退水閘等200多座閘門,一旦發生污染事件,亦可透過閘門作應急調度。
——節自〈南水北調京津開閘 耗資920億〉,《明報》,201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