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反腐主動走出去「打客場」
據《京華時報》報道,腐敗分子攜款外逃,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引發群眾強烈不滿。如何展開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工作,才能不讓國(境)外成為腐敗分子的「避罪天堂」。記者對話專家、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解讀目前國際追贓追逃形勢和難點。
記者:今年來,中國在保持國內反腐敗高壓態勢下,頻頻出舉措開展國際追贓追逃,高層密集表態,動作也愈來愈緊湊,這些傳遞了反腐的何種信號?
高波:十八大以來,國內主場「打虎」打得很有效果,現在要主動走出去「打客場」。大力開展國際反腐,在目前從戰術和戰略上來講都將是不可逆的,我們必然是愈來愈多地「走出去」,開闢中國反腐敗的第二戰場,從密集的表態和舉措出台就能看出這種主動性和堅決性。
同時,中國國內積極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取得一定效果,這也取得一定的國際認可度。一些過去站在道德高地上的歐美國家也學會放低身段,對中國的國際反腐敗積極配合,開展國際間的反腐敗合作也是一個大趨勢。
現在追贓難於追逃
記者:現在加大國際反腐力度,比以往的時機更好?
高波:當然,我們現在開局良好,而且要以追贓追逃為核心,構建國際反腐敗的新秩序,這一點很重要。現在來說,我們大力開展國際反腐敗起點很高,動作也很扎實,國際的評價也是正面的。
記者:您提到構建國際反腐敗的新秩序,那麼之前我們國家在國際反腐敗中實際是有所缺位的,為何?
高波: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與很多國家之間沒有引渡條約,在國際合作當中,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制度、司法體系、意識形態存在鴻溝,在追逃特別是追贓方面,面臨很多實際困難,比如死刑犯不引渡,以及證據的認同、司法結果的採信等都存在實際的難題。
同時,從國際合作來講,我們現在外逃點多面廣,國家間差距很大,國外執法的成本很高,也增加了很多難度。
還有要談的一點是,我們現在追贓難於追逃,人追回來,錢拿不回來,很多情況是要跟人家分享非法所得。
整合機構合力追逃
記者:接下來如何突破,國際反腐敗局面樂觀嗎?
高波:現在在努力突破,我們在沒有引渡條約的情況下,探討司法互助的協作。同時,在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框架下,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締約國之間有着引渡條款的涉及。同時,加強境外的追溯我們還有跨國的執法合作網絡。
記者:從國內來看,我們也成立了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它的作用有多大?
高波:這個辦公室涉及多個責任部門,組織協調牽頭是在中紀委,同時,國際合作局承擔了該辦公室工作的責任主體,強化了它的常態化機制。
我們過去在追贓追逃的過程中,有多頭執法的問題,很多部門都能參與但是橫向的整合不夠,組織協調、信息共享不夠,新的機制最重要的是加強追贓追逃本身的協調性、執行力,現在把相關責任部門力量整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合力,對外溝通協調也會更加順暢,對內也更加高效,有積極利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