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政制改革舉步維艱
【明報專訊】中國事務評論員劉銳紹曾於2013年撰文,認為「中國的形勢和條件已到了適合推行政治改革的時候」。文章引述聯合國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顯示當社會的人均收入超過1000美元,當地人民的公民意識就會抬頭;當社會的人均收入超過3000美元,人民的政治意識也會抬頭。中共中央黨校曾派人到外國研究和驗證,也同意這個結論。劉銳紹指出如今中國的人均收入已超過4000美元,發達地區更達5000多美元,完全有條件進行政治改革。他又認為進行政改的民間條件早已成熟,尤其是如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和較先進的城市,更是政改先行的好地方。
成因﹕既得利益者成改革阻力
內地律師王才亮在〈中國最重要的問題是政治制度改革滯後〉一文中,形容中國的政治制度是「黨委有權、政府有錢、人大舉手、政協發言」,認為黨的權力沒有受到限制,民眾對國家大事的影響力微乎其微。雖然政協有發言權,但「少見批評意見」。王才亮認為政府應「盡快推動政治制度改革,讓社會真正的民主」。雖然有各種改革聲音,但要改革仍有一定難度。不少既得利益集團、擁有權力的在上位者不希望改革,因為改革會動搖他們的利益。
政府對策﹕「從嚴治黨」
2014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工作報告中把「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列為重點工作之一,又強調「進一步簡政放權」,形容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自中共十八大掌政以來反腐敗態度強硬,黨內不少高幹落馬,強調「從嚴治黨」的重要。習近平2014年10月發表講話,就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提出8點要求,「要使廣大幹部既廉又勤,既乾淨又幹事,嚴明黨的紀律,黨內不允許有不受紀律約束的特殊黨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則認為,過分強調幹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並不足夠,最終還是要靠有效的制度,通過制度的約束,才能有長期的效益。自由撰稿人林永鈞在〈走向獨裁的可能〉一文中表示,習近平憑反貪政績樹立個人威望,但對傳媒及網絡的監控極嚴,認為反映習「走向獨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