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指封建迷信 仿西方創奇幻
「中國第一科幻」《三體》將搬上大熒幕的消息出現前,「中國第一奇幻」的「九州」系列早在6月就宣布將改編成電影。與舶來的科幻文學不同,從《山海經》、《封神演義》到《聊齋》,中式奇幻有悠久歷史,但怕被指「封建迷信」,現代中國奇幻只能仿照西方框架。
難尋中式神鬼怪談
內地奇幻小說的基本框架,從歷史到元素都以西方奇幻文學為藍本:架空世界、各司其職的任務隊伍、神秘的邪惡勢力、神話宗教體系,很難尋得中式鬼神和怪談的影子。
2005年,青年作家江南、今何在等人主辦的《九州幻想》正式創刊,同時出版界推出大批奇幻書籍,有人稱之為「中國奇幻元年」。「九州」是一個由7名作家共同設計的「架空世界」,世界中的地理、生物、朝代歷史、帝皇等設定,均參考《山海經》等古籍,充滿東方色彩,然後多名作家以此為故事背景,各自創作獨立又互相影響的小說。兩年後主創人員分歧導致團隊分裂,但創作並未終止,系列至今已有40餘部長篇及數百部中短篇小說。
有評論曾將「九州」與「文革」後青年尋根文學熱比較,認為奇幻文學熱是當代青年文化新的尋根之旅,試圖到古老神話傳說中尋中國意象;但依然是借鑑西方知名的「龍與地下城」幻想系統,情節設置也有西方奇幻影子,江南也坦言是受《魔戒》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