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增益﹕兩枚原子彈 30萬死傷
【明報專訊】歷史上最為人所知的原子彈應用發生於1945年,屬於盟軍的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促使日本投降,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
原子彈由美國最先研製成功,具極強破壞與殺傷力,爆炸時會放出強烈的核輻射,對人體和環境有極大傷害。原子彈是核武的一種,利用鈾(Uranium)元素撞擊產生熱能。美國科學家於1940年首次合成出一種具放射性的金屬超鈾元素「鈈(Plutonium)」,其中鈈-239可用於生產核武及用作核原料,二戰時投放於日本長崎的原子彈便是以鈈製作內核。
原子彈爆炸後於瞬間發生核裂變並產生衝擊波,產生熱浪和輻射。「日本原子彈和氫彈受害者組織聯盟」主席丸荿在美軍投下原子彈在長崎後幾星期,曾經走在長崎街道上,見證原爆破壞。他形容,被原子彈炸過的土地嚴重扭曲變形。廣島原爆造成逾20萬人死亡,加上在長崎投下的第2枚,共造成30多萬人傷亡。不少生還者則因暴露在強烈輻射下,患上多種後遺症,包括癌症、白血病和瘢痕瘤等。曾診察過6000多名廣島原爆倖存者的醫師肥田舜太郎指出,受輻射影響的人會出現流鼻血、下瀉,爆炸半年後更會出現倦怠感。由於小孩體內細胞分裂頻繁,比成年人更容易受輻射線影響,致癌率上升。
雖然如此,但美日雙方仍然難以抗拒以核能發電。1955年,日本政府召開「和平利用原子能國際會議」,日本科研人員原定會發表研究成果,根據原子彈爆炸和核子試驗的實際情况,探討核輻射造成的危害和排放至海洋的放射物質的影響,惟相關人員疑被阻止出席。
美國解密政府文件揭示了在對核輻射危害的擔憂情緒下,身為原爆受害者的日本政府為配合美國促進核電等「和平利用」意圖,而阻止科學家公布內幕。
■相關概念
核污染(nuclear pollution)
環境災難(environmental disaster)
能源使用(energy usage)
多層思考
1. 根據以上資料,原子彈對人類健康有什麼影響?
2.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試分析使用核能的利弊。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1.〈朝鮮再核試 聯國商制裁〉,《明報》,2013.02.13
2. 國際原子能機構﹕www.iae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