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濼生倡有效票率過半守尾門
籲人大框架下尋出路
【明報專訊】政府與學聯暫定周二對話,「13學者方案」倡議人之一、嶺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認為,佔領要有出路,關鍵是要北京表態,以調整各方預期,並在人大常委會的框架下,以創意尋找出路,盡量在框架內做到民主開放。他建議改革特首選舉提委會功能界別,大幅擴大選民基礎至全港選民,另亦可在當選條件下工夫,要求普選階段有效投票率須過半,勝出者才能當選,令市民變相「守尾門」。
籲中央表態調整預期
何分析,中央沒可能推翻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因為若聚眾便能推翻決定,會成危險先例。有人建議特區政府官員直接到佔領區與群眾對話,何認為,與零散示威者對話作用不大,不可能有結果,反建議中央發表電視講話,解釋中央政府憂慮,包括國家安全問題。
「13學者」曾提出以「名單制」方式綑綁所有特首候選人。在該方案中,要成為參選人,要先獲得兩成提委會委員支持,參選人會被「綑綁」在一個「參選名單」內,該「名單」最後須得到提委會逾半數支持,當中的候選人方能進入全港普選階段,否則便要重選。
倡普選提委功能組
何濼生昨日建議,要求普選階段「有效投票率」必須過半,勝出者才能當選,而「有效投票率」建議只計算投給各候選人的總票數,不計算沒投票及投白票的數目。他說,此選舉方法與名單制類似,若選民認為普選階段所有候選人均沒有認受性,選民可以投白票,務求「有效投票率」不過半,變相否決整張候選人名單,重新啟動提名程序,「起碼見到一條出路」。
另外,何濼生認為,功能界別「不應只是代表界別的理益」,就算要保留功能界別,選民亦可以並非由該組別的選民構成。他指功能界別可在議會提供資訊,豐富討論,但同時亦要向全港市民負責,他認為擴闊選民基礎,能令市民更接受功能界別。
何濼生建議大幅擴大提委會功能界別選民基礎至全港選民,但提委會功能界別委員人數眾多,市民要同時選出大量提委成員,如何確保不混亂?何濼生認為可以抽簽決定市民成為某一界別的選民,毋須要求所有市民在所有界別投票。
明報記者 陳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