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藍光LED奪物理獎 日本三傑照亮21世紀
【綜合報道】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昨天(7日)揭曉,日本學者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學者中村修二共同獲獎。3人得獎原因是「發明有效率的藍色發光二極體,催生明亮而節省能源的白色光源」。諾貝爾獎委員會讚揚3人掀起一場「照明革命」,造福人類。
今次是日本研究人員繼2008年後再獲物理學獎,85歲的赤崎勇與60歲的中村修二均表示,對獲獎深感榮幸。
1973年,當時在松下電器公司東京研究所的赤崎勇最早開始藍光LED(light-emitting diode)研究。後來,赤崎勇和現年54歲的天野浩在名古屋大學合作,1989年首次成功研發出藍光LED。
另一邊廂,任職於日亞化學工業公司的中村修二,用個人研究讓該公司在1993年推出LED照明成品,從而引發了照明技術革新。與中村相熟的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劉紀美向本報指出,中村等人的貢獻深入生活。
她解釋,藍色LED面世初時光度較淡,難以用來照明,但這20年間愈來愈亮,中村的研究居功不小。除了照明外,街上的顯示屏之所以能在太陽底下看得清楚,也是藍光LED的功勞。
節能耐用 貢獻深入生活
LED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特殊半導體物料,激發出光子而發光。由於大幅減少了消耗能量(現代為電能)用於加熱材料(例如燈絲)來發光,因此LED燈較傳統的燈泡或光管更節能和更光亮。
補3原色空缺 成就白光LED
早在1907年,朗德(Henry Round)已發明LED雛型。直至1950年代,才有紅光二極體面世,當時廣泛應用於電子表或計算機等裝置的開關狀態顯示燈。其後科學家亦製造出綠光LED燈。由於光是由紅、綠、藍3原色組成,藍光LED技術缺失,令科學界數十年來都無法製造可用於照明的白光LED,直至今屆物理學獎3名得主在相關領域取得突破。
目前全球四分之一電力用於照明。LED燈高效節能且壽命長久,能持續照亮約10萬小時,白熾燈和熒光燈的壽命則僅為1000小時和1萬小時。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聲明中指出:「白熾燈照亮了20世紀,21世紀將被LED燈照亮。」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形容評審作出出色選擇,「捕住時代的精神」,有助推動人類創建可持續的未來。該組織發言人指出:「科學與教育是讓我們擺脫對化石燃料依賴的關鍵」。
綠色和平:創可持續未來
1990年代,中村與赤崎、天野的團隊各自改良藍光LED的效能。他們其後發明出光束更為集中的藍色雷射光,造就後來藍光(Blue-ray)光碟和更佳質素雷射打射機的出現。諾獎委員會讚揚3人鍥而不捨的精神,稱他們雖經歷數以千計失敗實驗仍不氣餒,堪稱「實驗室藝術最高境界」。3人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約860萬港元)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