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昔日明報]

 
副刊
 超級食物:真的能防治疾病嗎?(一)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健康生活方式重要的一環。但有些人卻認為某一樣或幾樣食物能改善健康,能預防及醫治一些疾病甚至能醫治多種疾病,包括癌病、心臟病、糖尿病、失智症等嚴重的疾病。這些被稱作「超級食物」(superfood)的經常在電視、電台、報章、雜誌、互聯網、電郵等出現,有時甚至炒作成為頭條新聞,甚具吸引力。

超級食物並沒有正式的定義,麥米倫辭典(The Macmillan dictionary)解釋超級食物為「被認為對健康有益處的食物,甚至會改善有些疾病。」偉士伯新世界醫學辭典(Webster’s New World Medical Dictionary)將超級食物解釋為「非醫學、經傳媒普及的用詞,指可能具有能促進健康特性的食物。例如減低患上疾病的風險,或改善身體或情緒的健康… 並沒有被認可的醫學定義。」英國癌病研究院(Cancer Research UK)則說:「超級食物一詞,其實只是一個市場推銷工具,有很少科學根據。」歐聯(European Union)已於2007年禁止使用「超級食物」來推銷,除非具有可信的科學研究報告、支持它們聲稱的特定健康益處。

現今醫學的準則是「論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必須符合嚴謹的科學研究標準所得出的結論、並得到全世界醫學界的普遍認同,而不是憑幾十年前、甚至幾百年前某人的著作、或憑某人有限的個人經驗、或經人云亦云而認為某些預防或治療的方法是有效。研究食物對健康的影響是困難的,因為我們每天進食多種不同種類的食物。很難從眾多食物中抽取單一食物對健康的影響,所以很多對所謂超級食物的研究都是有局限性的,包括:

(一)混雜因素(Confounding factors):在研究某一因素(例如某一樣食物)對健康的影響,除了這個主要因素外,可能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研究的結果,例如年齡、性別、體重、運動量、整體的飲食習慣、喝酒、抽煙等,雖然研究人員盡量在考慮過眾多混雜因素後調整數據而做出結論,但仍難確定某一食物對健康的確實影響;

(二)記憶上的困難:很多對食物的研究倚賴被研究的對象回憶他們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之前所進食的飲食,回憶偏誤(Recall bias)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有些是無意的。例如你能否清楚記得一年前吃過的食物呢?例如吃過多少隻雞蛋或喝了多少杯酒呢?多數都是低估進食過的份量;對於一些項目,回憶偏誤可能是故意的。例如填寫關於喝酒及其他不良習慣的問卷,有人或故意填寫較少的份量、避免尷尬。此外我們的飲食是有變化的,一天與另一天可能不同、一年與另一年的改變可能更大,所以在回答現在的飲食習慣時,答案可能並不具一生人飲食習慣的代表性;

(三)替代結果(Proxy outcomes):有些研究並不是量度對健康的直接影響,而是一些較容易測試及量度的替代結果。例如,研究進食富含脂肪的魚與記憶力的關係,並不是量度記憶力,而是掃瞄人腦,查看梗塞及其他異常的跡象等。就算有分別也不能確證多吃富含脂肪的魚能改善記憶,因為研究並不是直接量度記憶力;

(四)在動物及實驗室做的研究:很多研究並不是在人類做的、而是在動物或在實驗室內應用在細胞做的。某些成份對動物或細胞有好處,並不一定表示在人體也有相同的效果,在動物及細胞做的研究是找出飲食內對健康有影響的活性成份重要的第一步,但仍需在人類依照嚴謹的科學研究準則做的臨床研究才能確定他們對人類的影響;

(五)資助及獨立性:由某食品工司資助的研究並不一定屬於低質素,但我們要小心解讀其結論的獨立性及可信性。

 
 
今日相關新聞
超級食物:真的能防治疾病嗎?(一)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