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軟體微信(WeChat),人人皆可申請公眾號攻佔「朋友圈」,只要公眾帳號粉絲夠多、人氣夠旺,這個近乎零成本的社交平台,竟能創造「月吸20萬元人民幣」的廣告商機,甚至衍伸出賣頭條、賣會員、賣點閱率等周邊利益鏈。
用戶突破5億的微信平台,帶動公眾號無限「人海商機」。目前微信上的公眾帳號近600萬個,這些「微信版大V」或推播食衣住行等生活信息、或分享新奇百怪的趣聞軼事,或大費苦心與使用者互動、甚至贈送「優惠券」等獎品,就是為了「吸粉」搶商機。
大號月入20萬非難事
福建《海峽都市報》揭露,「草根公眾號」只要累積到一定粉絲量,尤其是關注人數超過15萬的「大號」,每月獲利破20萬(人民幣,下同)並非難事,等同靠着零成本「月入百萬新台幣」。而獲利來源,就是靠衝粉絲「人頭量」與閱讀數,吸引廣告商上門。
一名月入超過20萬的泉州業內人士吳姓男子透露,一般行情是每擁有1萬粉絲,登1條廣告收費為150至300元,若達10萬粉絲,廣告費翻漲10倍,每則約1500至3000元。不少公眾號為吸引粉絲,靠發布吸睛文章或改寫、杜撰的「人為新聞」博人氣,關注者若將信息轉發朋友圈,便能吸引更多粉絲。因此,公眾號發布信息真真假假,就連台灣的餿水油事件,也被拿來當炒作話題。
早前,《廈門日報》披露退運4.9噸台製餿水油產品的新聞,竟被泉州的地方公眾號拿來當「謀略新聞」,當地公眾號把新聞地點換成泉州,創下的閱讀量、轉發量難以統計,逼得泉州檢驗檢疫部門跳出來「闢謠」。
公眾號還催生賣頭條、賣會員、賣點閱率等「產業鏈」。以粉絲10多萬的「石獅民生事」公眾號為例,其「刊登頭條文章」的報價為1500元。由於公眾號發布的文章,底下會顯示閱讀量,淘寶上賣閱讀量、賣關注者的服務,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