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世紀八十年代傷痕文學代表作家張賢亮(圖)昨午病逝,享年78歲。祖籍江蘇盱眙的張賢亮,從1955年起定居寧夏,擅長以兩性關係的描寫,反映出時代的風貌。 張賢亮思想前衛,在1980年代突破若干禁忌,他是第一個寫性,第一個寫飢餓,第一個寫城市改革,第一個寫中學生早戀,第一個寫勞改隊的作家。 張賢亮1936年12月生於南京,江蘇盱眙縣人,14歲開始創作,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因發表詩歌《大風歌》被歸為「右派分子」,押送農場「勞動改造」 長達22年。1979年獲平反恢復名譽,重新執筆創作小說、散文、評論、電影劇本,其主要文學成就是從改革開放後的傷痕文學開始,代表作品有《靈與肉》、《邢老漢和狗的故事》、《肖爾布拉克》、《初吻》。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張賢亮最廣為流傳的作品,他敢於嚴肅而謹慎地描寫「性」,曾有評論家說,「沒有張賢亮的作品,中國作家恐怕還不敢理直氣壯地談情說愛。」 90年代,張賢亮從文學跳入市場,在寧夏銀川市郊創辦鎮北堡西部影城,陳凱歌的《黃土地》、張藝謀的《紅高粱》、《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等上百部影視作品都是在此拍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