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是消費行為?
我們每天都在消費,消費得付錢,衣食住行全部得付錢;不過,我們買衣,付了錢,心中準備也許1年後就可能把這件衣服丟掉,或捐給福利機構;買食物就更不必說,不論是鮑魚或白飯,吃進肚子裏,錢就是花了,消費了。
行嘛,可以每次付錢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也可以買輛車,車價不便宜,還得租或買個車位來停車,不夠錢還得借錢來買車,付利息,不過,無論如何,買車依然是一消費行為,車價只會貶值不會升值。
租樓是消費行為
最後要談的是住,如果我們永遠不買樓,一輩子租樓,那麼,住還是一種消費行為,我們每月付的租金就是消費的代價;可是,這個社會有許許多多人不是這麼想,他們認為買樓不是消費行為,而是投資,投資的目的是賺錢;因此,如果買樓之後樓價下跌就是投資失敗,也因此,當樓價處於下跌趨勢時,沒有多少人想買樓,因為他們認為樓價還會繼續下跌;反之,樓價處於上升趨勢時,人人爭着買樓,因此,樓價太貴,買不起的人會罵政府,但是,當政府推倒樓價時,已經買了樓的人也會罵政府。
衣食住行全是消費行為,為什麼許多人偏偏把住當成投資行為而不是消費行為?長期租樓的人心裏總是不平衡,認為自己是在替他人供樓,一住20年,別人供完了樓,坐在那兒什麼事也不必做,就有租金的收入,而自己仍然得每月交租。
實際上,心理不平衡是因為眼紅,眼紅別人買樓發了達,當然,今日眼紅別人買樓發達的人,都忘記了2003年樓價大跌,業主燒炭的事;也不知道,日本樓價從1990年開始就下跌至今日,在日本,是買樓自住好,還是租樓好?今日的日本人已經把住當成消費行為,不輕易買樓,人人只願意租樓住。
每日股市基金行情請點擊這裡獲得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