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與牆上親人「團聚」
27日,唐山大地震38周年紀念日前一天,呂培珍一家9口從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趕到河北唐山,他們第一次見到了396米長的黑色大理石紀念牆,第一次看到了上面鐫刻的親人的名字。呂培珍說,「38年了,我們一家祖孫四代人終於在這裏團聚了。」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7.8級大地震,一座工業城市被夷為廢墟,24.2萬人遇難,重傷16.4萬人,被視為「20世紀世界最慘烈的地震」。
當地政府為了讓民眾有一個綠色、環保的祭奠場所,在地震遺址上修建了世界上首個以「紀念」為主題的地震遺址公園。公園充分體現「敬畏自然、關愛生命、探索科學、追憶歷史」的理念。
地震遺址紀念牆位於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內,上面鐫刻着唐山大地震24萬罹難者的姓名。「7.28」祭日臨近,鮮花和輓聯讓這個悲情之地愈發肅穆、莊嚴。
呂培珍在牆上密密匝匝的姓名中,找到了親人的「身影」。一家人按輩份排列,站在紀念牆前向親人鞠躬、獻花、祈禱:「父母大人,我們來看望你們了,如今孩子們已長大成人,我們家庭和睦,你們放心吧。」
呂培珍說,她的侄子曾在唐山工作,1976年,父母從甘肅來此探親,沒想到那場天災把親人永遠留在了這裏。他們得知唐山有這樣一座紀念牆。全家人決定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與親人千里「相聚」。
如今,唐山大地震遇難者的親人及倖存者遍佈世界各地,每年大地震紀念日的前夕,有愈來愈多的人從四面八方趕來悼念親人。清晨從北京驅車來此的陸曉華,站在位於紀念牆一側的唐山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遺址前,看着斷壁殘垣,他努力想像着是怎樣的災難奪去了母親的生命。
他還用手機拍下了牆上母親的名字。無論多忙碌,無論身在何方,每年的「7.28」前夕,陸曉華都會抽身來「看望」母親。
他告訴記者:「母親遇難時,我還是個嬰兒,都不記得她的樣子。可我想告訴她,38年了,兒子想她。」
唐山一滴水義工協會的趙盛銀幫助着許多悼念者尋找牆上親人的名字,她說,巨大的天災對人的傷害是持久的,遇難者不會被忘記,這段歷史也沒有被忘記。如今,堅強的唐山人都在走出災難陰霾,用幸福生活告慰着天上的親人,也請遠在異地的遇難者的親人放心。
紀念牆不遠處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中央生態公園南湖公園,陸曉華說,離開唐山前,他除了祭奠母親,看看親人的安息之所,還會看看家鄉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