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子女憶父:3000字換兩斤豬肉
【明報專訊】抗日戰爭期間,作家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圖)客居重慶,當時生活艱困,向以幽默見稱的老舍給蚊子老鼠成群出沒的居所取名「多鼠齋」。老舍女兒舒濟前日憶述,當時全家收入幾乎全靠父親每天稿費支撐,每1000字可以換14斤平價米,3000字可換2斤豬肉。
居所環境差 取名「多鼠齋」
《重慶晚報》引述舒濟在重慶舉辦的《四世同堂》問世70周年研討會上說,她1943年隨母親從北平到重慶和父親團聚。她說:「平價米就是夾雜有麥子、沙子等雜物的米,質量非常差。」
老舍兒子舒乙說,父親生活非常有規律,早晨起H打太極拳,上午寫作,中午午睡,下午讀書訪友。
舒乙憶述:「那時,日軍時時轟炸重慶,父親總會及時用布包好稿件,帶荈]去防空洞躲避。」戰時艱困,加上病痛折磨,老舍每天文字產量在500至1000之間,但從1938年居渝到1946年赴美講學,他寫了逾100萬字,包括《四世同堂》的前兩部《惶惑》和《偷生》。
1966年8月24日文革期間,備受殘害的老舍投太平湖自盡後,被當局定性為「自絕於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