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聞風 下周五(25日)是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紀念日,相關紀念活動在內地已陸續開始,日前遼寧丹東宣布複製清朝北洋艦隊「致遠艦」。但目前中國會否在紀念日當天舉辦大型紀念活動尚不得而知。據軍界消息透露,在當前中日關係緊張之際,相關紀念活動屆時肯定會有,但形式不會如「七七事變」紀念日那般高調與高規格,更多的將是對甲午之戰的反思。 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慘痛的一頁。它以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署結束。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 強化憂患意識抗日 內地多家媒體近日紛闢專頁刊登紀念文章,共同特點是全方位反思失敗的教訓,自揭其短的信息量超過以往。最為搶眼的當數《解放軍報》,從年初起,便刊登「甲午戰爭文化沉思錄」系列文章,至本月已刊出8篇。分別就甲午戰爭中日兩國的民族精神、軍隊作風、戰場輿論宣傳、戰鬥精神、學習先進文明的態度等諸多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從中反省中方不足。 文章指出,實際上,晚清無論是器物層面的創新無能、制度層面的變革乏力,還是思想層面的觀念落後,從更深層次看都是文化上的問題。一支從領袖到士兵都出自前現代社會的軍隊,操起現代武器,也絕打不贏真正的現代化戰爭。 文章強調「今天,我們必須始終把國家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密切關注國際戰略格局變化,積極跟蹤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動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搶佔發展先機,不斷推動軍事戰略創新發展」。 軍方人士透露,軍報及內地傳媒高調回顧及反思甲午戰爭失敗原因,先是強化官兵憂患意識,提醒國人當下日本部分政客復辟軍國主義野心不死。而反思過去,也呼應習近平一系列治軍強軍理念,包括懲治軍中腐敗及推動軍隊改革,其核心都是為了「能打仗,打勝仗」。 在甲午戰爭紀念日臨近之際,中國海軍首次參加了環太平洋軍演,而此前剛結束了中俄海上軍演。軍方消息人士表示,中國已經幾十年沒有打過仗了。「能打仗,打勝仗」的保障,就是要不斷進行有實戰背景的演習,以提高軍隊戰鬥力,這才是對甲午戰爭的最好紀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