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劉永慈博士昨日在談及海外中文教育時強調說,身居海外的華人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創造學習中文的語言環境,並通過遊戲、講故事等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教孩子學習中文,切勿錯過孩子在幼兒期學習中文的絕佳時機。
劉永慈博士畢業於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主修幼兒教育及音樂,致力鑽研幼兒創意音樂課程,曾在香港及海外國際會議發表多篇有關兒童創意音樂的文章。她現於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任教,致力於研究幼兒音樂活動及遊戲。
劉永慈博士應多倫多公校教育局的邀請,在昨天下午為該教局繼續教育部國際語言/非裔文化課程舉辦的中文教師研習講座擔任主講,是次講座的主題就是「透過音樂智能的實踐,提升兒童的語言學習能力」,吸引了100多名從事中文教育的教師以及對中文教育感興趣的人士參加。
是次研習講座的亮點是將音樂注入中文教學,從而幫助兒童增強在聆聽、記憶及詞彙認知方面的發展能力,使他們的中文學習更具趣味性,從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不少身居海外的華裔家長都面臨相似的難題,那就是在本地出生的孩子對學習中文相當抗拒,對此,劉永慈博士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孩子的中文水平有多高,與家長每天花費多少時間與孩子用中文進行交流密切相關,家長應進行自我檢討。
她又指出,華裔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創造學習中文的語言環境,讓孩子掌握中文的日常生活用語。此外,華裔家長不妨多花些時間在講故事上,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無論家長是用廣東話還是普通話,孩子在多聽中文故事之後,自然而然地就會學講中文。
她還特別強調,兒童天生好動,為了配合他們的需要,家長可透過遊戲來教孩子學習中文。至於中文教師在教學時也應注重策略,以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學習中文。
多倫多公校教育局國際語言課程小學部的統籌張妙玲表示,多倫多公校教育局屬下現有200多名中文教師,學習中文的學生總人數超過1.2萬人,其中有8,000多名學生學習簡體字和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