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估值偏高 難知何時見頂
一年一度的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上周五結束,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循例在閉幕當日早上發表演說。假如要我幫鮑威爾演說做個總結,內容大致如下:「我們下月可能減息,但是如果稍後數據不如預期,我們亦可能不會減息。」演講完結,華爾街以至全球投資者認定9月美國必定減息,美元急挫,美股急升,標普500指數再創歷史新高!
鮑威爾上述講法,當然有別於「聯儲局下月可能不會減息,但是如果稍後數據不如預期,我們可能會改變主意。」不過,有留意美股新聞的讀者,應該仍然記得,8月1日美國公布7月份非農就業數據的時候,市場不是一早就認定9月美國將至少減息四分一厘了嗎?周五鮑威爾的演說,只是確認了市場3個星期前已經形成的預測,可是投資者反應依然熾熱,足以證明美股投資者情緒確實處於亢奮期,至於是否像1996年12月5日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指當時美股已經處於「非理性亢奮」,就不得而知了。
現才買美股 投資回報欠吸引
早前,橡樹資本管理公司聯合創始人馬克斯(Howard Marks)在最新一期給投資者的備忘錄(Memo)中以「價值計算(The Calculus of Value)」為題,描述目前美股剛剛由「高估」進入「令人擔憂」的泡沫水平,上周他接受Bloomberg Surveillance節目主持Jonathan Ferro訪問時提出類近觀點,但就只是用上美股目前正處泡沫的初期(Stocks are in early days of a bubble)。
對於美股估值是否較其歷史平均值偏高,相信這點沒有人會不同意。問題的重點在於,我們很難準確判斷大市幾時轉向。不過,馬克斯在接受另一個財經頻道訪問時引用了摩根大通最近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如今美股未來一年預測市盈率處於23倍的水平,假如過去100多年美股的歷史慣性繼續重演的話,則預期未來10年的每年平均回報率將只有可憐的+2%至-2%之間。雖然我們並不知道美股是否明天就要見頂回落,但是若果投資者現時才入市,用今天的市價鎖定未來10年的投資成本,按照過往歷史慣性衡量,未來10年的平均投資回報並不吸引。
歷史究竟會否重演,還是今次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將會改寫美股過去100多年的歷史軌[?一聽到今次會不一樣的言論,大家心媮`有點不祥的預感,因為歷史的確不斷重複,即使接受當年互聯網的發展的確改寫了人類接受資訊甚至是學習知識的歷史,一樣阻止不了2000年互聯網狂潮的泡沫爆破。同樣地,人工智能技術開始進入商業應用起飛期,很可能會進一步加速改變人類未來社會、經濟及生活模式。這場史無前例的科技革命,會否最終改變全球資產的估值模式,則仍然有待驗證。
不過,正如馬克斯在訪問中所說,人類最常犯的三大失誤,分別為:第一,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準確預測未來;第二,我們認為歷史會按照過往的規律如常運作;第三,你的情感是最真實且最能引領你作出最正確的決策。
逢高減持美股 換馬新興市場
格林斯潘在1996年底已在警告美股出現非理性亢奮,美股要等到2000年初才見頂。雖然,天曉得美股幾時見頂,但是持有美股重倉的投資者,由現在開始減少參與看來已投機味道甚濃的中小型人工智能概念股,並逢高將現時看來估值已高的美國大藍籌股換馬至估值相對落後的新興市場(如現價的港股),在中長線而言很可能是明智之舉。
林少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Vincent@vlass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