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省創新基地推兩AI平台 助孵化吸資 一提供算力服務 一精準匹配資源
【明報專訊】作為大灣區一眾創業基地「龍頭」,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下稱省基地)早前上線「AI共創聯合試製平台」及「AI成果轉化服務平台」,前者為進駐省基地的企業提供免費token(詞元,在AI開發中的字符單位)及算力租用服務,後者則精準匹配資源,同時可測評企業競爭力,為投資人提供建議。
明報記者 林迎
上月底舉行的「創響灣區.就約盛夏——第三屆暑期港澳青創嘉年華繽紛日活動」上,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總裁陳山宣布「AI共創聯合試製平台」及「AI成果轉化服務平台」上線。陳山接受本報專訪表示,近兩年入駐的項目「AI化」趨勢非常明顯,軟硬件公司都朝這個方向轉型。
「AI能力已經成了標配,如果基地想吸引這些企業,但連基礎的能力都不具備,怎麼支持孵化?」他說,省基地作為「龍頭」,一定要超前具備AI能力,新平台籌劃歷時將近一年,「當別人還在說『要有這個能力』的時候,我們已經做出來了。」
助省算力成本 提供顧問指導使用
「AI共創聯合試製平台」是省基地與天河科技園內逾20間AI企業合營的「可信數智增強創新聯合體」共同打造,旗下有醫療、教育、工業、物流、政企五大行業的專家,可與企業共同設計應用場景,然後由AI專業顧問與企業共商解決路徑,大大提升新品開發效率。陳山說,入駐企業中每名員工可獲500萬免費token,可用於一個小型智能體(AI Agent)開發,如果企業有更大算力需求,則可租用阿里雲AI Stack算力一體機,租賃方案靈活,可按小時、天、月計,企業省卻買機開支,降低50%至80%的算力成本。
「AI就像一張白紙,你想怎麼寫怎麼畫都可以。」陳山說,省基地不但提供算力支持工具,還有顧問團隊指導使用,「比如你是數字或者人工智能方面的創業者,想要在工程範疇創業,或者是做法律、做金融服務,我們可以請來行業專家,告訴你在這方面有沒有機會,在場景之下怎麼設計產品,或者怎麼切入最快實現商業化,以及應該使用什麼模型,或是多模態組合」。
測評企業競爭力
為投資人提供建議
而「AI成果轉化服務平台」則是與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廣東省科學院合作,是覆蓋科研轉化全產業鏈的「精準情報系統」。陳山說,它首先可以用於資源匹配,假設香港有研究鈣鈦礦的科學家團隊,平台可以尋找正需要鈣鈦礦的電池企業,或是找到其他科研團隊正在做相關技術轉化的項目,看看有否合作機會。該平台還可用於企業測評,包括在技術含量、科創力和商業模式等方面打分,一方面供企業了解自身狀G,另一方面為投資者提供建議,「過去只能靠盡職調查,如今有AI平台則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