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體驗願花錢 銀髮深度遊市場大 業界看好歷史文化養生主題 指港有資源缺人才配套
【明報專訊】要吸引銀髮族在港旅遊,有多年舉辦本地深度遊經驗的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暨行政總裁陳智遠稱,喜愛旅遊的銀髮族有一定經濟能力,願意花費,對文化歷史感興趣,獨特行程與體驗是吸引他們的要素之一,但香港目前能提供的體驗未足夠,業界需找出本港獨有且良好的旅遊體驗。他說這班客人對健康也甚重視,指旅遊不限於休閒活動,「旅遊+」可以是未來發展方向,香港有很多與養生相關文化,適合發展成旅遊產品。
明報記者 江麗盈 施晉宇
活現香港每年舉辦數百團本地深度遊,撇除為學校和機構舉辦的團,約三成為遊客自費參與的公眾或私人團,當中一半人是銀髮族,有一定經濟能力,願意花費換取好的旅遊體驗。
陳智遠稱隨茪H口高齡化,當中一批財富自由或有子女供養的銀髮族,希望把握身體轉差前的5至10年享受生活,旅遊是他們最重要的消費,「相信市場會愈來愈大」。
陳留意到本地或外地銀髮族客人均對文化歷史感興趣,追求知性旅遊,對帶領遊歷和講解的人有要求。他稱如本地深度遊能有獨特行程與體驗、有歷練和熟悉文化的專家帶路,加上體貼且有別於「鴨仔團」的服務,相信不愁客源。
《蘇絲黃》取景地舊機場吸外國客 太極把脈「幾過癮」
他說銀髮族有時傾向喜歡懷舊,有段時間英美對香港印象大多來自1960年代電影《蘇絲黃的世界》,這部電影曾在上環文武廟取景,有時他帶團經過,若有年屆五六旬的美國旅客,一定會講及這故事,「每次講起,他們都很開心」。
陳提到,很多外國人對香港的記憶是九龍寨城及啟德機場,活現香港其中一行程是由九龍寨城公園出發,穿過社區,吃魚蛋、潮州糕點,行經小泰國,沿路講歷史,在由舊建築活化而成的大和堂咖啡店結束行程,從該處可遠望啟德機場舊址。
他認為這班銀髮族也相當重視健康,旅遊不限於休閒活動,「旅遊+」可以是發展方向。談到內地的康養旅遊,他認為香港亦有條件發展,「中醫、食療、太極、氣功,很多非遺文化與健康有關,還有滲透生活的文化如飲茶、飲湯、食蛇羹等」。
另一行程是先在樂茶軒飲茶,到公園學太極,到藥材舖看百子櫃、體驗中醫把脈,再去燉湯店飲湯,途經南北巷聽歷史,最後在源吉林飲涼茶。參加者花大半日體驗本地養生文化,陳稱很多銀髮族非常喜歡耍太極及把脈,「未試過確實幾過癮」。
港主題旅遊待普及 導遊須具照顧者角色
要推動銀髮旅遊,他認為要克服人才問題,「不是純粹做導遊,還多多少少有照顧者角色,是要非常照顧客人的導遊」。他說香港目前能提供的體驗未足夠,特別主題旅遊未普及,「有很多銀髮族或有興趣,但未能解鎖,很多非遺例如}奶茶,仍未變成旅客容易接觸到的體驗」。他指銀髮族興趣多元,業界想開拓市場,既要掌握本港旅遊資源,更要從中找出香港獨有且良好的旅遊體驗。
他稱一兩間公司推出銀髮旅遊產品「難發圍」,若政府有明確定位,例如想香港成為東南亞最好的退休人士旅遊地點,繼而提出策略方向、發展相關基礎設施,為業界提供配套及支援,將有利促進銀髮旅遊發展。
(銀髮經濟系列˙旅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