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多採AI報價 網上買機票隨時更貴
【明報專訊】網上購買機票時,如果購票者曾經在未閱讀的情況下勾選「同意」服務條款通知,毫不在意地點擊「接受」瀏覽器Cookies提示,或僅僅是登入忠誠計劃,這些決定因為人功智能更廣泛被應用,買家可能會因此多付數百元。
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 Inc.)因其總裁豪恩斯坦(Glen Hauenstein)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約3%的國內機票價格使用人功智能(AI)設定,引起了一些美國議員的不滿,他們擔心機票價格可能因此上漲。
來自以色列初創公司Fetcherr的技術讓航空公司能夠利用客戶終身價值、過去購買行為以及「每次預訂查詢的即時情境」等因素,打造「真正個人化的報價」。
皇后大學史密斯商學院加拿大豐業銀行分析與人功智能中心主任科爾薩里奇(Ceren Kolsarici)說:「雖然真正的個人化定價在加拿大仍不常見,但其組成部分正在出現。」
她表示,例如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對其票價和Aeroplan積分兌換使用動態定價,根據需求和客戶群進行即時調整。雖然這不完全是個人化定價,但它是經過演算法優化的,且愈來愈細化。
購買前勿登入忠誠計劃
軟體公司PROS Holdings Inc.在6月分享了波特航空收益管理系統主任的客戶見證和影片討論,提到該航空公司如何使用「願意支付」(Willingness-to-Pay,WTP)功能,以及波特航空(Porter Airlines)採用即時動態定價工具附加功能的願景。
根據PROS的說法,這些工具目前僅依賴歷史數據(例如去年同一路線和日期的航班滿載情況)以及重大事件等情境因素。但該工具可以預測商務旅客可能比旅遊者更晚預訂,且願意支付更高價格,從而讓航空公司相應調整價格。
為了限制現在或未來你的數據被用於定價,貴湖大學加拿大網路安全與威脅情報研究主席德甘坦哈(Ali Dehghantanha)建議在購買前不要登入航空公司的忠誠計劃。
他說:「當你登入常旅客帳戶瀏覽時,航空公司的定價引擎可以立即將搜尋與你的完整檔案(旅行歷史、平均消費)關聯起來,提供更多關於你可能支付多少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