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者:民意認可監督 內閣臨改組壓力

[2025.07.27] 發表
昨日首波「大罷免」,國民黨台北市5名立委羅智強(左一)、李彥秀(左二)、徐巧芯(左三)、賴士葆(右一)、王鴻薇(右二)全數守住議席,台北市長蔣萬安(右三)與議長戴錫欽(左四)晚上率眾感謝選民支持。(中央社)

【明報專訊】針對首波大罷免結果,台灣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劉兆隆昨對本報表示,未來綠營將面臨內閣改組壓力;兩岸交流在藍營主導縣市可能升溫,總體上仍處於缺乏互信的冰封狀態。

兩岸交流或局部升溫 總體仍冰封

「台灣選民有一種自主理性去維持兩黨政治。」劉兆隆說,台灣政治生態延續了2014年以來呈現出的制衡特點,民眾仍認可去年大選民意,即對於民進黨長期執政下的立法監督選擇。他指出,民進黨下一步改組內閣,或是緩解行政和立法衝突的一個選擇。「這麼大規模的罷免,在西方國家已經形同解散國會。如果民進黨繼續選擇衝撞,注定到2028年之前賴政府將一事無成。」

中央社引述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表示,逃過罷免的24名國民黨立委如同拿到「無敵星星」,未來再對抗政府與執政黨時會更有底氣與態勢,且可能會訴求獲得選民認同其行為;他認為執政黨在應對時需要更加謹慎,也要避免議題被過度操作。

大罷免對明年「九合一」地方選舉有什麼影響?劉兆隆分析,在人選推舉和席位平衡之間,藍綠都有壓力。今次被人民投票保住的國民黨立委,很可能是2026年地方選舉的縣市長候選人,例如雲林縣的丁學忠、台東的黃建賓,「人民剛用選票支持你,一年後你要去選縣長,形同於拋棄選民」。

至於兩岸關係,大罷免結果會令國民黨有底氣堅持其路線,即兩岸應該走和解的道路。但以民進黨現在的政治路線,大結構不會有改變。「如果大陸願意維持國民黨主導的民間交流,也許地方對地方交流的頻率跟溫度會增加。」

陸學者:民意助更多政策惠台 另多方式遏獨

上海東亞研究院研究員包承柯向《風傳媒》指出,此次台灣民意的展現,有助於兩岸關係的穩定,會有更多惠台政策出台;另一方面透過法制、軍事等多種方式,加大力度遏制台獨勢力。

明報記者

更多港聞
警:少年暴斃前偕友吸太空油 放暑假回港 房間檢500包可疑粉末
【明報專訊】16歲少年上周四(24日)被母親發現倒臥杏花h寓所,送院證實死亡,警方昨日聯同社工招開記者會交代案情,表示在事主房間發現的煙彈為... 詳情
內地輸入護理員 首膺安老服務傑出員工
【明報專訊】本港自2023年初引入非本地院舍護理員,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今年選出的16名傑出安老服務員工,就首次選出來自內地的護理員。來自廣東江... 詳情
廣福h天降腐液傷夫婦 警搜大廈無果
【明報專訊】大埔廣福h廣崇樓昨午有一樽腐蝕液體從天而降,一對途經大廈對開地下的夫婦被液體濺中,四肢及身體多處受傷,其中男事主眼部亦被腐液濺中... 詳情
【明報專訊】警方國安處前日懸紅通緝19人在境外籌組、成立或參與顛覆組織「香港議會」,涉違《港區國安法》顛覆國家政權罪。英國外相林德偉(Dav... 詳情
利物浦AC米蘭會啟德 締港足球入場新高 利物浦隊長再談草地 知已盡力仍可改進
【明報記者】「香港足球盛會2025」昨晚先由應屆英超冠軍利物浦和意甲老牌球會AC米蘭於啟德主場館合演「渣打盃」,吸引49,704名球迷入場,...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