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偏離本意 10環團交建議書促保育優先
【明報專訊】發展局3個生態旅遊項目「片區」招收發展意向昨日截止,10個環保團體昨向政府遞交《香港生態旅遊民間建議書》,提出七大原則,敦促當局圍繞保育優先、社區參與和財政可持續三大方向,為生態旅遊發展訂立清晰政策目標與框架,並剔除與原則不符的規劃。發展局回應時重申,推動生態旅遊發展,生態保育必然是優先考慮。
尖鼻嘴樓面面積 六成涉私樓
被問會否採取申請司法覆核等行動、會否擔憂現時舉措被視為「軟對抗」,綠色和平城市發展項目主任夏淳權表示,《建議書》有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冀政府認識潛在生態風險,強調不反對生態旅遊。其他與會環團無回應「軟對抗」問題。
夏淳權指出,尖鼻嘴發展預期範圍今年擴至95公頃,較去年初期擴展逾一倍,且加入可建私樓項目,涉30萬平方米樓面面積,佔整體項目約六成,憂偏離生態旅遊本意。香港觀鳥會研究主任謝日朗則稱,意向書發展建議涉及在貝澳等地興建步道和動感遊樂裝置等,或致棲息地消失和噪音問題。大自然保護協會保育經理陳梓健表示,3個項目開發僅舉行一場簡介會,對居民諮詢不足。
發展局:適量住宅可與環境協調
各環團敦促政府在後續工作劃定清晰保育分區,做區域性生態基線、環境承載量調查,舉例可訂立季節性的遊客配額、海上交通數量和行駛速度限制等,以及即時展開公眾諮詢。
發展局表示,就尖鼻嘴和白泥,根據2024年公布流浮山發展建議概括土地用途概念圖,定位均是生態旅遊「節點」,鄰近亦有規劃住宅社區,與現階段構思沒分別;而適量的私人住宅有助區內零售、餐飲等設施營運,並可與周邊環境調協調融合,並不排斥。就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局方稱當局亦完成初步環境影響評估,認為走廊建議不會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亦會按需要在落實項目時做進一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