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供應鏈重體驗 零售業轉型求生
大型連鎖零售企業退市、老牌外資商超關閉、傳統商超大刀闊斧改革仍持續虧損……過去幾年,內地零售市場發生巨大變革,商超轉型迫在眉睫。
超市門店8年少37% 巨擘退市
深交所本月7日發布《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宣告「人人樂連鎖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迎來資本市場終章,結束其30年A股歷程。公告顯示,截至去年末淨資產為負4.04億元(人民幣,下同),且去年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根據相關規定,深交所擬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曾與「華潤萬家」、「新一佳」並稱「廣東超市三巨頭」的老牌零售企業「人人樂」退場,近年各大老牌商超亦走下坡。「永輝超市」、「聯華超市」、「紅旗連鎖」等13間上市商超企業的去年財報顯示,僅兩間企業在保持盈利下,達淨利潤按年增長。「家樂福」中國門店從233間減至4間,「沃爾瑪」、「大潤發」等巨頭也面臨閉店潮。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至去年,內地超市門店從3.8萬間減至2.4萬間,減幅37.5%。
業內人士指出,商超以往更傾向「收租」模式,即出租店舖、貨架的模式,對整個市場供應鏈的把控並不深,故都不控制商品選擇、陳列模式。現在網上企業,以及諸如河南「胖東來」走紅,皆因其掌握產品供應鏈,對商品質量有基本把控,更受消費者信賴。所以現在商超轉型,多採取與供應鏈的深度合作模式,不再是以前的簡單零售做法。
商超正努力轉型,「步步高」、「永輝」等借鑑「胖東來」的服務與供應鏈管理,完成數十間門店調改;「山姆超市」帶動「盒馬」、「七鮮」等會員超市轉型。商超現時更注重與消費者連結、與供應鏈整合,更注重顧客體驗,提供更精細服務。「零售」已不是簡單銷售,還需提供更多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