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國鐵退出珠三角城際 深鐵入局 地方完全主導建設營運
【明報專訊】內地傳媒披露,廣東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有限公司(下稱珠三角城際)完成股權架構調整,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鐵集團)全身而退,標誌珠三角城際的建設營運將完全由地方主導。深圳地鐵以0.5%的持股比例入局,預計未來可與廣州地鐵共同營運。
明報記者 林迎
根據內地工商資訊網站「企查查」披露,珠三角城際3月初完成股權變更,廣鐵集團不再持股,其此前的13.62%股份分別由廣東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州鐵路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及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瓜分」,分別持股10.08%、3.04%及0.5%。第一大股東仍為持股42.04%的廣州市政府國資委,其次是持股32.5%的廣州地鐵集團及持股11.84%的廣東恆健(見圖)。
股權問題致部分線路建設受阻
過去多年,內地軌道交通系統分為國鐵集團掌管的普速鐵路、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以及由地方地鐵公司營運的地鐵或輕軌,兩套系統「河水不犯井水」。就算廣東省及廣鐵集團手握廣深城際、廣珠城際等「下金蛋」的短線,整體仍更側重遠途跨省路線的建設和營運,不過自從廣州地鐵連通佛山後,原本只管市內交通的地鐵公司,其規劃和經營已不再僅限於市域範圍。
2010年8月珠三角城際創立之時,由廣鐵集團和廣東省政府分別出資50%,後來廣東省用其他鐵路項目與廣鐵集團作股權置換,並自2018年起將主要股權逐步劃撥給廣州市,其間談判一度陷於僵局,導致部分線路建設受阻(見本報2023年9月12日報道)。現在股權問題塵埃落定,由廣東省和廣州市取得珠三角城際的絕對經營權,意味地方政府對城際鐵路的統籌能力加強,毋須等候國家規劃和撥款,可照顧到更多省內出行需求;同時亦有助實現地鐵、城際一體化營運,解決過去票務、安檢、營運標準不相容的問題,例如高鐵要求在候車室等車、待指定班次開檢後驗票上車,城際則可以實現地鐵式的月台候車、隨到隨上。2021年開通的廣清城際(廣州-清遠)及2024年「大灣區1號線」廣佛南環、佛莞城際、佛肇城際、莞惠城際4線貫通,便是全國首條由地鐵公司營運的城際鐵路。
而深圳地鐵的入局,緣起於去年9月深鐵加入「大灣區2號線」之稱的穗莞深城際營運,外界亦關注深圳地鐵會否接管「大灣區1號線」的部分路段,令深圳更好融入由廣州主導的珠三角城際網絡。不過,完全與國鐵「斬纜」亦導致穗莞深城際無法使用廣州東至新塘之間的國鐵軌道,導致該線路終點站被迫由廣州東移至新塘,旅客不能直接進入廣州市區,影響出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