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解碼:工作滿足感來自玩家正評——遊戲開發者 蕭銘暉

[2025.04.28] 發表
蕭銘暉曾參與開發手機遊戲、網絡遊戲及虛擬實境遊戲項目,擅長結合創新技術與用戶體驗,致力推動去中心化遊戲生態的發展。

【明報專訊】蕭銘暉(Andy)大學甫畢業即任職遊戲公司,成為不少年輕人艷羨的遊戲開發者,不過他自言公開試成績很差。Andy憶述,公開試後他升讀計算機科學高級文憑課程,怎料修讀時對電腦科目愈讀愈有興趣,成績突飛猛進,後來更升讀香港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學位課程,亦憑畢業作品獲遊戲公司垂青,至今已做遊戲開發者超過13年。

文:Uni Dream學術總監Angela博士

圖:受訪者提供

【問】:蕭銘暉,安擬集團(Animoca Brands)工程總監,主導Web3遊戲及區塊鏈應用的技術開發與系統架構設計工作

【答】:Angela博士,Uni Dream學術總監,擁有20多年大學教學及行政經驗,曾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現致力透過教育科技協助學生探索志向、規劃升學,並實現學術與職業夢想(網址:universitydream.co)

【問】:遊戲開發者的日常工作是什麼?

【答】:我曾參與手機遊戲、網遊及3A級的VR遊戲製作,遊戲開發者團隊介乎3至10人,開發時間約兩個月至大半年。我們的工作範圍很廣泛,包括與遊戲設計師研究如何令遊戲構想在技術上變得更可行、與美術團隊商討遊戲風格等,還要編寫遊戲程式並做早期測試。概括而言,除了編寫程式,還要與不同團隊合作,將構思發展成可供玩家遊玩的遊戲。

【問】:你為何選擇這職業?

【答】:我10多歲時開始對電腦萌生興趣,很喜歡「玩Windows」,即了解不同版本的Windows如何運作及製作出來。後來我接觸到MMO遊戲(大型多人網上遊戲),那時正值電腦即時通訊工具誕生,我覺得和朋友邊連線打遊戲邊溝通很神奇,很想知道系統如何運作,於是有加入遊戲業的想法。

父母當初反對我當遊戲開發者,認為應選擇如Fintech(科技金融)等更賺錢的工作,不過後來見我做出成績,漸放下成見。從事遊戲製作也收入不錯,一般而言收入與銀行職員差不多,夠養家餬口。

【問】:入行後,遊戲開發者的工作與你預期有否不同?

【答】:做玩家時我只需盡情享受遊戲,但開發就不同了,我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解決遊戲中的問題,並重複在那問題打轉,以將系統做得更有效率及更有趣。因此,遊戲開發者要保持心中那團火,否則很易變成以「交功課」的心態完成工作。

我們開發遊戲時常常做同樣的東西,例如很多遊戲也有買賣系統,如我們抱荂u交功課」的心態完成工作,很易淪為「copy and paste」,不會有滿足感。對我而言,工作的滿足感主要來自在遊戲內創新,以及玩家的正面評價。

【問】:你有什麼建議給有志加入遊戲業的同學?

【答】:要入行不難,也不一定要讀計算機科學。我身邊有修讀經濟及物理的同業。同學亦不用急蚞Фg程式,反而應多點留意新事物,多了解日常生活的事物到底如何運作、問題如何解決,相關的思考訓練對開發遊戲大有幫助。因為遊戲內的事物大多與真實生活掛u,例如我早前參與製作射擊遊戲,為了要在遊戲做出子彈發射的實感,我從玩具店買玩具槍做實驗,亦要翻查物理課本中的拋物線方程式,把它融入遊戲程式。

另外,同學打遊戲時,可嘗試分析為何在這遊戲買東西會比在那遊戲買東西有趣?這些想法都可幫助你更深入地了解遊戲。

■知多點

遊戲開發相關課程

有志投身遊戲開發業的學生,可考慮報讀創意媒體、數碼媒體或藝術與科技等課程。例如香港城市大學的創意媒體理學士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在數碼媒體領域的創作與技術能力。香港理工大學則提供設計學(媒體設計)文學士課程,香港浸會大學亦有開辦的藝術與科技文理學士課程,融合藝術創作與科技應用,讓學生從多角度探索數碼互動世界,為投身遊戲開發奠定基礎。

開發遊戲不止是「打機」,而是從生活發掘靈感,將創意化為真實可玩的體驗。遊戲開發所需技能不止編寫程式、處理美術動畫等,還需解難能力與創意思維。學生如有興趣,不妨多參加與科技或創意相關的比賽,或多觀察日常生活中各種系統如何運作。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122期]

更多教育
公民挑戰題
【明報專訊】■題目1 資訊科技的發展特徵 資料A:新聞撮要 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期間,中國內地包括視像相親、語音相親等的「雲... 詳情
焦點新聞
【明報專訊】■Coldplay演唱會 場外拘6黃牛 英國樂隊Coldplay日前於啟德體育園主場館舉行首場演唱會,門票早已售罄,惟場... 詳情
趣學STEAM:變臉機械人
【明報專訊】人有很多表情,能瞬間「變臉」,中國川劇有「變臉」技術,能快速變換臉譜。大埔舊墟公立學校的機械人校隊從「變臉」得到啟發,同學設計的... 詳情
趣學STEAM:川劇啟發靈感 方臉快速變換
【明報專訊】機械人變臉大師登場!只要按下按鈕,大師就會在台上四處移動,表演瞬間變臉!設計機械變臉大師共有3名成員:譚柏麟(六年級)、歐展翹(... 詳情
生活與科學:揭開電池奧秘
【明報專訊】遙控車、手機、手提遊戲機……這些我們常用且便利的裝置,為什麼可以隨時隨地使用?答案在於它們都有共同的核心:電池。電池作為生活不可...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