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謀改合同避關稅 有美商允研究
【明報專訊】中美關稅戰之下,如何規避關稅是貿易商和廠商當下關注議題。消息人士昨向本報透露,比起眾多議論的「洗產地」做法,修改合同規避關稅做法,被視為更能「及時解決」當前訂單受阻問題。有內地廠商透露,美國進口商回覆稱積極考慮並委託律師研究。
本身是資深物流從業員的消息人士稱,其接觸的多名內地廠商近日熱議如何「合法規避美國關稅」做法,其中最便捷的就是類似內地娛樂圈的「陰陽合同」。具體而言,把出口到美國的中國製造商品大幅降價,讓低貨值予美國海關徵收稅款;其餘應收貨款,由美國進口商以產品設計費、宣傳費、知識產品(IP)授權,甚至佣金等名義,支付給廠商。
暫時未知是否有人成功,但據轉述,一名生產聖誕擺設的內地廠商透露,日前向美國進口商提出有關建議,對方回覆稱「似乎可行」,並已委託律師研究法律問題及如何修改製造協議以合法分離貨值和附加費。
內地《大眾日報》報道,在關稅衝擊持續加劇的形勢下,廣東廣州的小服裝廠老闆對產品信心十足,稱已找到願為品質買單的歐洲客戶;潮州老牌婚紗晚禮服企業則在歐洲開設了自有婚紗品牌實體店,站穩當地市場;而早在幾年前就被美方列入實體清單的佛山一家服裝製造龍頭企業,已從依賴外貿轉變為內貿,成功轉型。
中美商會:兩成在華美企不優先投資中國
另據中國美國商會昨日發布的2025年《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調查顯示,有49%的企業將中國列為其全球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但有21%的企業不再將中國列為優先投資目的地,這一比例是新冠疫情前水平的一倍。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