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盟友伙伴優先談判 特2.0底牌難掌握
在美國發起關稅戰後,除了中國強硬反擊,其他國家傾向尋求跟特朗普政府保留談判空間,如今除10%基準稅率以外的「對等關稅」90日暫緩生效,便成為這些談判的關鍵窗口。日本可算是首個跟特朗普政府展開正式貿易談判的國家,其進展頓成風向標。然而,對這些美國盟友和伙伴來說,「特朗普2.0」關稅的真正目標始終難以掌握。
觀乎特朗普政府此後動態,盟友或具戰略意義的伙伴似乎有談判優先權,例如貿易代表格里爾上周先後跟越南、台灣(兩者並非正式盟友,但美方眼中戰略地位重要)和以色列(傳統重要盟友)的代表會晤,《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指財長貝森特將英國、澳洲、韓國、印度和日本(除新興戰略伙伴印度外都是傳統盟友)列為最優先處理的對象。
貝森特周一預告特朗普本人會參與跟「我們最重要的貿易伙伴」的談判,又提醒愈早達成新協議愈好,「通常,第一個達成協議的通常得到最好的協議」。這說法被認為是在日本經濟再生相赤澤亮正訪美前施壓——日本首相石破茂同日較早前在國會表示:「我並不認同不斷妥協、盡快談得成(協議)就是好的做法。」
日美縱唱好 外界認為沒突破
最終特朗普親自參與了與日方代表赤澤亮正的談判。日美談判料將圍繞汽車、農業和匯率等領域,惟據共同社指出,日方只安排負責貿易政策的經濟產業省官員跟隨赤澤出訪,農林水產省則未有派人,而赤澤已表明匯率問題會由財相加藤勝信跟貝森特商討。儘管日美都唱好這輪談判,但外界普遍認為未有明確突破。
特朗普落場會客,反映他對關稅戰要取得某種成果有一定迫切。然而,對獲安排談判的美國盟友或伙伴來說,最大問題在於特朗普政府真正想要什麼,到底是常規貿易議題優先,還是如《華爾街日報》所指般,具有針對中國的額外戰略要求更關鍵。歐盟貿易與經濟安全專員塞夫喬維奇周一會見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後,其發言人翌日直言歐方已多次提出相互撤除所有工業貨物關稅的建議,但美方始終未展示具體要求。
特落場顯迫切 未展示具體要求
顯然歐盟、越南和台灣等一開始拋出來的「零關稅」提案,並非特朗普政府感興趣的東西。惟若涉非關稅貿易壁壘(例如涉及糧食安全的規則或配額),有內政考慮的歐洲和日本等不易作出具體讓步。在涉華問題上,則牽涉更重大的戰略定位,而中國也在努力拉攏這些國家,暫時看來大部分美國盟友或伙伴仍處觀望階段,希望同時保持跟兩邊的溝通。只是這種平衡並不容易,越南便是例子,儘管河內迅速由越共總書記蘇林致電特朗普和派副總理胡德福訪美示好,但在高規格接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事訪問後,特朗普公開質疑中越在私下商量如何「搞垮」美國,這顯然不是河內期望的結果。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