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建AI機器人產業 攻關外闖
具完整產業鏈領先全國 廣東省推措施獎勵
今年以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成為熱門話題,廣東省在這兩大產業皆領先全國,並於上月推出《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除了發展本土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廣東省官員還稱,香港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技術研發及國際化合作方面佔據領先地位,盼可攜手攻克技術難題,提升整體產業發展水平,共同開拓海外市場。
粵工業機器人產量 連續5年全國第一
廣東省副省長王勝於月初一個記者會上表示,廣東是內地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鏈最齊全、生態最完備、應用範圍最豐富的地區,2024年全廣東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2200億元(人民幣,下同),核心企業超過1500家,工業機器人產量從2019年的4.47萬台增長到2024年的24.68萬台,自2020年起連續5年穩居全國第一,初步建立涵蓋「大腦-五官-肢體」(分別指控制器及晶片、感應裝置、電機及機械臂等)的人形機器人全產業鏈。王勝表示,推出《措施》是為將廣東打造為全球重要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發展新高地。
工信廳長:港技術研發國際合作領先
廣東省工信廳長曾進澤則稱,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與港澳地區的合作由來已久,廣東省從晶片、核心零部件,到整機製造、系統整合應用,都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香港在技術研發及國際化合作方面佔據領先地位,坐擁多所大學與科研機構,匯聚大批國際頂尖學者。曾舉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山大學、深圳優必選(9880)等機構,攜手展開智能無人裝備系統、視覺導航等領域的聯合技術攻關;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則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組建廣東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
曾進澤續稱,希望粵港澳產業緊密協作,提升發展水平,廣東省將支持大灣區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城市,比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等,發揮各自優勢,與港澳合作在人工智能晶片、智能終端,以及機器人伺服系統、減速器、感測器等關鍵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上取得突破。
借助港澳國際化平台 增灣區產品競爭力
同時,廣東將支持省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企業充分借助港澳國際化平台與網絡「走出去」,共同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大灣區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孫斌透露,措施包括資助相關企業出海參展的費用、提供機票專屬優惠等。昨日(15日)開幕的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中,亦已增設服務機器人專區,全國46家機器人企業參展,其中廣東企業16家,產品涉及多個服務領域的人形機器人、機器狗等,展現最新發展成果。
明報記者 林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