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騎手繳保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上月京東及美團先後宣布為旗下騎手繳納社保,令筆者意外的是,原來這些跑在最前線的勞動者,過去沒社會保障,因他們在此工作模式下難以確定與僱主的僱傭關係,無法納入內地社會保障體系,但去年7月人大通過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解決這問題。
不過,外賣員有社保是否等於有保障,筆者仍有保留。不止一次強調,這類平台的客服政策極端向客戶傾斜,例如外賣員送遲送錯,多數情G下平台接投訴就會賠償客戶、向外賣員罰款,但一趟訂單收入低微,可謂「一罰抵十單」,間接令部分外賣員罔顧交通規則飛馳,不止為跑多幾單,也為免遲到受罰。就算現在有社保,但常穿梭馬路,意外風險不小,就算有社保又能保得多少?
本月筆者叫外賣就發生數次意外,一次是外賣員送漏汽水,對方致電道歉的同時,表示會去便利店買一瓶補償,或因此要稍慢才到,多多體諒;另一次是外賣員送錯單,來回折返遲10多分鐘,多次致歉,因他們都知萬一筆者投訴,當天訂單或都白跑。
香港情G也類似,若平台沒確立與外賣員的勞資關係,公司就不用提供強積金、工傷賠償等保障。早前Deliveroo宣布撤出,旗下外賣員的善後及賠償問題引起關注。新業態帶來新市場,也產生新的政策空白有待填補,等到出事才補救便為時已晚。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