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擬推本土優質認證 漁農品掃描標籤知產地
【明報專訊】為確保本地漁農產品有足夠競爭力,漁護署計劃聯同業界整合本地漁農產品的生產及銷售鏈,包括統一生產標準,建立認證、檢測及追溯制度,建立本地優質品牌。漁護署長黎堅明表示,計劃涵蓋本地漁農產品,市民日後購買蔬果、魚、豬及雞等,可掃描獲認證產品的標籤,追溯產品來源及生產的漁場或農場資料。黎稱爭取於2025/26年度建立統一新品牌,並稱相信產品售價會是一般市民可負擔。
漁護署昨日舉行傳媒茶敘,介紹下年度重點工作。現時本港已有一套有機農業標準及認證制度,黎堅明表示,市民購買漁農產品時較難分辨是否本地生產,漁護署今年重點工作之一是建立本地優質品牌,為市民提供多一個選擇,而現有的本地有機認證及優質養魚場計劃不會取消。
爭2025/26建立
現有認證制度不取消
黎堅明說,要打造本地優質品牌,除了建立認證及檢測制度,亦需掃描制度,追溯來源,確保在零售層面的產品是本地產品。他預計獲認證的本地產品售價會較一般產品高,強調本地漁農產品與入口產品「不是鬥平」而是「鬥品質」,相信售價是市民可負擔。
漁護署計劃建立的本地漁農產品新品牌,標榜安全、低碳、優質特點,並為各類漁農產品訂立生產標準及養殖方法等,確保品質達標。根據署方2月提交立法會的文件,該署已與本地認證機構及漁農團體探討合作方案,設立認證制度,亦會為本地優質品牌宣傳,建立市場定位及優勢,擴闊銷售渠道。
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研設旅舍
另外,漁護署早前公布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策略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首先建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黎堅明稱,正就三寶樹公園勘探及研究,除了加強濕地保育,亦會研究在公園範圍加設旅舍,強調會是生態友善設計,「不會有高樓大廈」。他稱該公園最快2026/27年度動工,2031年首階段完工。
試驗AI閉路電視監察餵飼黑點
被問到漁護署對野豬管理策略及措施的檢視情G,黎堅明稱現時全港野豬滋擾黑點數目僅十多個,認為以捕捉及「人道處理」野豬有效,署方會研究從管理角度出發,例如借助科技提升處理效率。漁護署助理署長陳堅峰補充,正試驗人工智能閉路電視監察餵飼野生動物黑點,以協助執法,亦正試驗以圍網配合攝錄機取代捕獸籠捕捉野豬,實時拍攝並可遙距監察,毋須不時派員檢視是否捉到野豬,節省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