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山:古代有趣髮型

[2025.02.14] 發表

【明報專訊】無論古今,人們為保持整潔,都需定期理髮。在古畫中,甚至看到各式各樣的有趣髮型。

■考考你

1. 古代曾以割髮剃頭作刑罰,此刑罰名什麼?

A.宮刑 B.笞刑 C.髡刑 D.黥刑

答案:C

《孝經》寫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珔芊A孝之始也。」古人認為人的全身包括頭髮都是屬於父母的,不隨意剃除損傷,是行孝的開始。因此,直至漢代前,古人只會把頭髮盤起,不會剪髮。此外,古人看重頭髮,把頭髮割掉是一種刑罰。從夏到東漢,有刑罰稱「髡刑」,即剃光犯人的頭髮和鬍子,以作侮辱。

《晉書?列傳第五十二?陳壽》記載,編撰《三國志》的陳壽,其父親曾為漢蜀武將馬謖的部下,後來馬謖被諸葛亮處死,陳壽父親也受到牽連,遭處以髡刑。在《三國演義?第十七回》,曹操率領大軍討伐張繡,大軍經過已成熟的麥田,曹操下令凡踐踏麥田者斬首。怎料,曹操的馬受驚,踏壞一大片麥田,他為服眾欲舉劍自刎,遭眾人阻止。最後曹操改以割髮懲罰自己。

2. 以下哪項指古代的理髮師?

A.櫛工 B.刀鑷工 C.待詔 D.以上皆是

答案:D

漢代出現以理髮為職業的工匠,稱為「櫛工」,專為貴族梳理頭髮,為成年男女舉行束髮、及笄之禮,為罪犯施行髡刑。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詩?周頌?良耜》「其比為櫛」一句下批注說明:「櫛,理發器也。」解釋「櫛」等於理髮。在宋代,人們找理髮師剪髮愈漸普及,例如《貴耳集》「秦會之呼一鑷工櫛髮,以五千當二錢犒之」。著名奸臣秦檜就曾經請「鑷工」為他理髮,並犒賞「五千當二錢」。

至於「待詔」有「等待詔命」的意思,唐代的文詞經學之士及醫卜技術等專家,均待於翰林院,以隨時應對皇帝詔命。

後來,「待詔」一詞於民間一般解作「理髮師」,有指這源於清代強迫漢人剃髮留辮,初期有不少漢人反抗,認為是侮辱,清廷便將剃髮交由軍隊執行,凡抓到沒有剃頭的漢人便為他剃頭,如漢人不服從則殺頭。負責剃髮的軍人稱為「待詔」,隨荍靰妊v漸平息,軍中的理髮匠流落到民間,並繼續稱為「待詔」。

3. 圖中左邊小孩的髮型有什麼名稱?

A.鬌 B.髫 C.髦 D.角

答案:B

圖中左邊男孩的髮型為「髫」(粵音條)。「髫」解作下垂的髮,是男孩的髮型。這種髮型需把頭髮或胎毛剃光,僅留一撮或幾撮在頭上前腦囟、側腦囟及後腦囟位置,腦囟為嬰幼兒顱骨之間的縫隙,由於嬰幼兒腦囟未完全閉合,故古代孩子留「髫」主要用來保護脆弱的腦囟門。古人亦按長度將髫細分為「鬌」(粵音躲)、「髫」、「髦」(粵音摹)(又作「髳」,粵音謀)3種,其中「鬌」最短,為足月嬰兒的髮型;「髫」稍長,是兩歲之前的嬰幼兒髮型;「髦」最長,頭髮長至眉間,多見於稍長的孩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中華小學堂 第051期]

更多教育
講故事:創意髮型屋
【明報專訊】文:麥曉帆 小小動物村有一間小小的髮型屋,一直都是由螳螂先生充當髮型師。由於整個動物村只有他一間髮型屋,所有的動物都只能來...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