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加入反思創科 倡檢視生態培育特色創新
繼江蘇南京被追問後,長三角又一城加入討論。微信公眾號「合肥日報」發文形容「標兵漸遠、追兵逼近」,問出「杭州有DeepSeek,合肥有什麼?」、「素以科技創新著稱的合肥,該如何檢視自己的創新生態,培育特色創新物種與新興產業?」
文章指,2024年安徽省會合肥的地區生產總值(GDP)位居全國城市第19位,比2023年再進1位,不過與緊隨其後的佛山、西安、泉州僅有幾百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差距。今年合肥將持續提升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AI)等三大國家級戰新產業集群能級,力爭新能源汽車、光伏新能源、生物醫藥等躋身新的國家級產業集群。
「合肥日報」文章又對標杭州、南京和武漢,提出「項目為王」,合肥擁有比亞迪、蔚來、大眾安徽等一批重點項目,2025年目標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55萬輛。
提出「項目為王」 放眼新能源車產量
上海的「澎湃新聞」11日也發表評論文章,引述經濟學家張五常認為,中國經濟奇[的奧秘在於地區間的經濟競爭。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資源稟賦、發展路徑、政策特性,追問「為何是杭州」,是為找到優秀的共性,也是基於共性再發揮城市的個性,形容這是一場關於「城市如何從優秀到更優秀」的對話。
文章又指,上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AI三大先導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4%左右,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正在形成,AI產業規模已突破3800億元。不同城市要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因地制宜做對的事情,看準了就不動搖,不糾結,順勢而上,穩健前行,厚植創新的土壤,就遲早會迎來自己的新機遇、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