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每年最多6宗 牛肉屬最常見源頭
【明報專訊】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多數由進食或飲用受污染食物或水引起,包括生或未經煮熟的免治肉類等,可致輕微腹瀉、出血性腹瀉甚至溶血尿毒症。該菌感染在本港屬法定須呈報傳染病,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指出,2015至2025年共錄得33宗個案,每年0至6宗,形容該菌感染在本港罕見。
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進食或飲用受污染食物或水可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例如吃生或未經煮熟的免治肉類、受污染蔬果,或飲用未經消毒奶製品等;該菌亦可透過糞口途徑在人類間傳播。根據糧農組織/世衛微生物風險評估聯席會議,全球最常見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來源是牛肉,其次是農產品(蔬果)和乳製品。
美去年「足三O」洋b片百人中招
最常見和毒性最強的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是O157:H7型大腸桿菌。據食安中心資料,過往漢堡包的肉常與O157:H7有關,肉類表面細菌會被帶到碎肉內部,當碎肉未煮熟,便會繼續存活。翻查資料,去年美國13個州份共104名食客吃麥當勞漢堡「足三O」後感染O157:H7,1人死亡;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調查後相信切片洋b是爆發源頭。
衛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徹底煮熟食物、避免進食未經消毒的牛奶或未經煮熟食物。食安中心稱該菌若污染了冷藏食物,在冷藏環境下仍可存活,建議市民徹底煮熟冷藏食物,中心部分溫度須達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