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聯盟」月內推 助小店講賣點吸旅客 中小企聯合會:中上環先試 倘見效擴全港
【明報專訊】本港旅遊業復蘇遜預期,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與商經局合作,本月將推出「小街道大聯盟」計劃,首個項目將設於市建局中上環「城蹤遊」街道,涵蓋荷李活道及摩羅街等。聯合會會長郭志華接受專訪表示,會方早前了解商戶加入意願及能否提供優惠,並邀請網紅拍片,介紹街道及商店特色以作推廣;試行一個月後會了解商戶生意增長幅度,評估日後會否聯同其他贊助,將項目擴展至全港各區。
明報記者 施晉宇
內地部門周日起恢復合資格深圳居民赴港「一簽多行」的措施,因應本月迎來聖誕消費旺季。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郭志華受訪時表示,舉辦「小街道大聯盟」計劃目的是集合小區商戶,找出區內賣點特色。
邀推優惠 糅街道特色拍片宣傳
他舉例,以楊枝甘露作為招徠的食肆,職員會向食肆負責人蒐集賣點,「例如芒果是否從菲律賓進口?楊枝甘露有何特別?怎樣好吃?」其後再聯同該區街道特色一併拍片宣傳,讓更多旅客透過短片,認識指定街道及商店的特色,「就算來港一天遊,都願前來走一圈拍照及消費」,聯同商戶提供的優惠,藉此吸引更多旅客光顧,刺激當區消費及商戶生意。他說,若試行一個月成效理想,將逐漸擴展至全港18區。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今年首10個月,本港中小企業務收益動向指數均維持在收縮區間、即指數低於50,反映業務情况普通較差。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年先後與本港商界會面,包括於年初訪港與約40名本地及外國商會交流。他上月初在深圳主持「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亦獲邀,郭志華在席中。對於夏期望工商界支持港府長遠規劃,郭志華認為各界需團結一致、守望相助,商量如何進一步建設香港。
倡政府工程「細化」助中小企投標
從事建築及物業管理的郭志華稱,疫後政府開支緊絀,加上投資環境不明朗,私人企業投資物業及重建項目偏向審慎,目前其公司主要做政府工程,其餘工程相對較少,生意比疫情前最高峰少約一半。他認為,政府可把將簡約公屋等項目「細化」,讓中小企有機會投標,獲得更多工程或顧問合約;而北部都會區發展屬大趨勢,中小企亦期望與大企業一同參與。
勞福局上月公布「2023年人力推算」報告,推算2028年勞動力缺少18萬,並因應人工智能(AI)應用愈趨普及,推算很多行業人力需求已減少一兩成。聯合會近年協助中小企配對AI服務升級轉型。舉例遊艇的船罩昔日動用8至10人量度尺寸,郭志華建議負責人將遊艇圖則電子化,先以AI初步量度,最後才安排兩三人驗算;另一例子是具一定危險性的沙井工作,他建議以機械臂逐步取代,以減省人手及提升安全。
郭志華:盼AI解決客服人手荒
疫後本港出現北上消費熱潮,本地飲食及零售業首當其衝。郭志華認為,不少消費者認為內地消費物價較本港低、且服務質素較高,減低留港消費意欲;加上疫後不少人改變生活模式,夜生活減少令業界百上加斤。他認為短期內應增加相關業界輸入外勞的速度,以最低工資聘用,才能降低營運成本及提高服務質素。他又提到,中小企在客戶服務層面亦人手短缺,期望創科業界以AI研發解決方案,讓中小企以可承受的價錢購入應用。
(經濟主力軍?系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