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收件匣:曖昧不明
【明報專訊】你有沒有試過對某人的感覺突然變了樣、分外留意對方?面對曖昧的關係,想踏前一步又怕對方躲避,原地踏步又不甘心,總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如何增加對方好感?
喜歡一個人,自然想拉近和對方的距離,再一步一步發展關係,但在這一切發生之前,首先要令對方對你有好感,否則只是空想。若想增加對方的好感,不妨以日常及自然的方法,嘗試多出現在對方的視線範圍內,對方或不自覺對你產生好感。
此理論來自曝光效應(Mere-exposure effect),屬心理學現象,意指我們如在無意識狀態下增加接觸某人或某事物,漸會感到對該人或事物變得熟悉,並產生好感,與賣廣告的原理相似。
社會心理學家Robert Zajonc於1968年提出此理論,其研究邀請一群參與者大聲朗讀一些他們不懂的外語詞,部分詞語要重複朗讀25次,朗讀後請參與者估計這些詞語的含意屬正面或負面。結果發現參與者朗讀次數較多的生字,他們較傾向認為意思屬正面。
此外,假如雙方具一定感情基礎,適當的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在關係發展上亦相當重要。心理學者Nancy Collins和傳播學者Lynn Miller的相關研究指出,自我揭露是相信對方並顯示重視對方意見和反應的行為,亦能向對方表達自己有意願加深彼此了解。如我們向對方分享個人經歷、價值觀或建立共同的小秘密,有助增加關係親密程度。
(主要學習重點:資訊素養內涵與正面價值觀的關係)
■模擬個案
.解答者:「青躍–青少女發展網絡」教育經理(專業性教育工作員)蔡嘉莉
暗戀階段中任何事都足以牽動人心,如遇上以下模擬情况,你會如何處理?
◆我被「ghost」了?
我和A是同級同學,自某天他回覆我的Ig story後,我們每天聊天。我對他有好感,但現實中我們很少交談。上星期開始他已讀不回,我該主動找他嗎?
專家回應:
你們的交流建基於社交媒體,現實中找他傾談或令他尷尬,建議給予對方空間。你可嘗試在社交媒體關心對方近况,看對方會否回覆。如否,有可能你被「ghost」了(意指一段關係上對方消失得無影無蹤)。建議你暫時不要找對方,並要接受這段關係已冷卻。請留意,建立關係時如只付出及無回報,你也可能受傷。假如對方認真回覆,可看對方是否願透露更多近况;如對方冷淡回覆,或要調整自己對這段關係的期望,並學習接受被拒絕。
◆我和好友喜歡同一人
我喜歡鄰班一名女生,我們會每天WhatsApp聊天,正計劃向她表白。最近我發現我的好友亦喜歡她,他同樣有跟她聊天。我覺得有點尷尬,我該繼續追求她嗎?
專家回應:
首先要視乎你和朋友的相處方式,如你的朋友向你透露對該女生有好感,你亦可大方承認你的想法,提議公平競爭。請明白大家在單身狀態下,每人均有權利找合適的對象,但要緊記當雙方不是情侶關係時,對他人的好要有界線,不要傾盡全力付出。當你選擇表白,對方可能會欣然接受、需時間考慮、拒絕你或表示喜歡你但不想發展成情侶等,建議你要有心理準備。如被拒絕,要學習接受,亦要思考與同樣追求她的朋友相處會否不開心,可找其他朋友「療傷」。
■投稿收件匣
若同學有任何煩惱或心事想傾訴,歡迎電郵eduwk@mingpao.com聯絡,或向facebook專頁「明報教育」傳送文字信息,若主題和內容合適,可能會刊出,讓專業人士和讀者一同細聽你的心聲。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