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首8月355青少年涉詐騙被捕
【明報專訊】警方2024年9月23和24日以「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拘捕一名15歲男童及一名16歲女童,兩人報稱是學生,涉嫌與12宗在2024年7至8月發生的「猜猜我是誰」電話騙案有關,涉案金額約110萬元。兩人報稱在社交媒體上發現聲稱可「搵快錢」的工作,在案中負責收款,每次可獲500至1000元報酬。
兩中學生涉為騙徒收款落網
警方新界南總區重案組總督察盧自力表示,騙徒以隨機方式致電事主,假扮其兒女或家人,訛稱涉刑事案被扣留,需現金保釋,另一同黨則扮演親友,相約事主上門收保釋金。12宗騙案的事主均為退休長者,年齡介乎69至91歲,其中3人重複受騙,最大額損失個案涉及約20萬元。
另外,2024年8月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首次發現並搗破4個由跨國犯罪集團在香港設立的據點,檢獲超過8萬張電話卡,涉嫌利用虛假身分,購買本地電話卡行騙。集團利用俗稱「貓池」的電話數據機及電腦程式,將電話信號轉換成網絡信號,令境外集團成員可遙距操控;來電顯示為本地電話而非外國或「+852」字頭電話,以減低港人戒心。案件中6名馬來西亞籍男子及5名本地男女被捕。警方主動聯絡該集團曾致電的逾千名市民,阻止17人匯款。
警方與教界探訪加強校園防騙
2024年10月12日,警務處有份成立的「反詐騙聯盟(教育)」舉辦啟動禮暨研討會,警務處長蕭澤頤稱希望與教育界探討加強校園防騙工作,提升學生反詐騙意識及能力。2024年首8個月,因刑事罪行被捕的21歲以下青少年有1931人,其中355人涉及詐騙案,較2023年同期升14%;被捕青少年中,多涉借出或出售個人銀行帳戶予騙徒,成為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聯盟有多間大專院校和350所中小學參加。
教授校長墮冒官員騙案
數據顯示,本港電話騙案日益猖獗,行騙手法層出不窮,受害人來自不同教育背景,甚至有大學教授、中學校長誤墮假冒官員騙案。長者是電話詐騙騙徒的主要目標,防止罪案辦公室高級督察李金鵬呼籲市民多關心長者,如遇可疑來電要聯絡家人核實;家長亦要關注青少年,傳遞正確價值觀,以免他們因誤交損友、貪圖搵快錢或誤以為未成年犯法不會有後果,犯下刑事罪行。市民如接到懷疑詐騙電話,謹記「防騙三寶」:收線、核實、求助,也可考慮使用來電過濾應用程式,過濾預設來電「黑名單」或匿名來電,減少可疑來電和電話滋擾。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1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