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預製菜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有同事早前因事來到廣州,問最多的就是「什麼東西好吃」。「食在廣州」人所共知,難怪他想趁難得機會,滿足口腹之慾,於是筆者就將想到的美食一一推介。還好大多數推薦都讓他滿意,只有一間頗出名的餐廳出意外。
「難吃!都是預製菜還要那麼難吃。」同事的反應倒令筆者好奇,怎麼吃得出是預製菜而不是即炒的菜?對方也答不出個所以然。預製菜並非什麼新鮮事,簡言之是加熱食物,例如急凍包子、水餃,港人熟悉的波仔都屬預製菜。
內地疫情期間由於外出用g較高風險,大時大節要下廚弄一圍菜式一家人吃又麻煩,間接增加對預製菜的需求,一些酒樓也在想辦法增加收入,將出品以預製方式加工處理再出售,相得益彰的同時,也讓預製菜無論從品種、技術及市場規模上都有突破。一些城市如肇慶、佛山甚至由政府主導興建預製菜產業基地,視為重要產業培育。
預製菜的理念不壞,除了為少進廚房的年輕人提供更多選擇,也讓一些特產不失風味的同時,開拓更廣闊市場。問題是預製菜本意是在家也能吃到餐廳的滋味,但食肆卻將預製菜當成省錢手段,結果是顧客付即炒的價錢,吃預製菜的味道。有網民就說,一些小店廚房,灶頭沒有,微波爐卻有幾個;筆者還看到有網民怒斥食店「連荷包蛋都用預製」,更教大家分辨說沒有I邊、蛋黃蛋白很易分離的,就是預製荷包蛋。咦,筆者昨天叫的外賣,荷包蛋好像就是這樣啊。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