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憶派飯互助 居民:小店惠基層勝商場
【明報專訊】對於市建局將原屬公眾街道的兼善里納入發展,並擬闢建面積相若的休憩空間代替,有兼善里居民和前街坊反對,認為兼善里有本港碩果僅存的巷里文化,巷里中的開放空間、鄰里參與、當區地道情懷等,都是商場或公園難以取代的。有社企曾在兼善里開設食堂,免費派飯給弱勢社群,義工形容這條巷里讓街坊發揮守望相助精神。
深水鶧洃漲磽酗ㄓ眭曭怴B少數族裔及較低入息的基層人士。前街坊海英曾在兼善里的「耆樂食堂」當義工,每日中午幫手免費派飯給有需要的街坊,合資格會員在其他時段亦可在食堂旁的自動販賣機,拍卡免費領取麵包。她說做義工很開心,感受到鄰里間的人情味,正因巷里提供不同種類的商舖小店,照顧區內人的日常,不同階層、背景及種族的人都有一個空間活動交流。
一里120舖 前居民青年:不想「殺街」
兼善里樓宇約有120間商舖,包括餐廳、五金行、洗衣店和車房等。居於兼善里多年的阿基不滿將來在此興建商場,認為商場賣的東西不及民生小店,這區基層市民較多,「點解咁多人走去鴨寮街買洁H齯H鍾意行街多過行商場!」居民寶鴻則說,以前這堛瑰氻f吸引很多人來吃車仔麵、魚蛋、燒賣等,「起樓咪起樓,點解要拆兼善里,真唔明白」。
前居民大學生Richard說,樓上單位很多是茤苤A安全及衛生等條件差,市建局進場重建固然好,但不希望「殺街」,擔心會抹煞兼善里的歷史價值,並失去創造經濟、旅遊價值和說好香港故事之地,「香港已有很多類似商場,商舖空置率高,相比起街道更難以聚集人流」。他們建議日後重建保留中間巷里的「一線天」城市景觀,讓地舖繼續經營,同時作為公共空間供人們自由舉辦活動。
另外,兼善里的舊唐樓每層樓梯轉角位地面都有由啡紅紙皮石砌成、展示相關樓層的中國數字,字體保持完整,樓梯扶手則用上水磨石飾面。「香港探古」創辦人黃洪銓稱,紙皮石工序繁複,師傅要逐塊砌上,富當代特色,在新建築已很少見。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