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技股首選Meta
全球股市上周一暴跌後逐漸回穩,日經周一跌了12.4%,最終全周僅跌2.5%,美股三大指數也僅微跌。市場波動性下降,上周建議留意的沽空VIX的ETF(美:SVXY)在周一跌了21.4%後連升4日,幾乎收復所有失地。筆者傾向美股短期底部大致出現了,市場沒有大問題,但入市選擇暫時以防守板塊和強勢個股較佳。
美股自7月11日見頂後回落,暫時以上周一崩盤式下跌打出低位。是次跌浪的背景是高估值、高槓桿和日圓套利交易(沽日圓買日股、美股、墨西哥披索等),當股市因經濟衰退擔憂而受壓後引發斬倉潮。大舉斬倉一般是跌市的結束,之後淡倉平倉和抄底資金推動反彈。以今次調整的幅度,上周一見底後便V形反彈再展升浪的機會相對較低,客觀來看美國經濟也確實在放緩、市場對AI貨幣化的耐性也降低了,不容易快速重拾升浪,至少指數很難。
筆者在7月上旬以NAAIM(經理人持倉指數)突破100、高見103.66為由,指美股可能已見短期頂部,現在看來也算及時。NAAIM由前周三的83.93回落至75.33,市場持倉水平相對沒7月上旬般極端,但也不是很低,甚至還不是今年的低位(年初跌穿60)。該指數在極端水平會較有預測性,當前設局會是市場拋壓已大減,基金也有子彈買貨,但一切還得看他們的取態。
現在的設局是9月一定減息,市場對減息50點子有一定預期,但以美國經濟數據和鮑威爾的處事方式來看應該不大可能。另外就是美國經濟也確實在放緩中,是軟還是硬着陸仍有很大變數,再加上總統選舉很不確定,基金取態會傾向保守一些。上周也看到防守板塊相對強勢,如公用股(美:XLU)、醫療保健(美:XLV)、房託(美:VNQ)等都處於高位,當然,若說波幅指數回落、聯儲局減息推動資金由貨幣市場基金流入股市,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這是中期的事了。
中概科技股可投機買KWEB
至於進取之選則是大型科技股,投機買入半導體。大科技股業績其實不差,問題主要是估值太高。但近期回落幅度確實很大,穩定如微軟(美:MSFT)、蘋果(美:AAPL)也達到20%,高估值問題紓緩不少。上周五半導體股轉弱,但大科技股還是撐起納指,看來資金也流入。當中最強勢的是Meta(美:META),整體市場大跌過後,上周五股價距離高位不足5%,會是買大科技股的首選。
至於半導體股本身就是最高啤打,今次跌浪幾乎跌了30%,有不俗的值博率。龍頭Nvidia(英偉達)(美:NVDA)又將於8月28日公布業績,以往都是大利好,板塊大幅回落後、在龍頭業績前炒作是合理發展。但問題是半導體以往調整的幅度可以達50%,例如2021/22年的跌市,SOXX便由高位181美元跌至95美元,若今次是大調整,現在可能只是在「山腰」,故只宜小注、短線、投機一試。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上周中概互聯網指數ETF(美:KWEB)升了2.8%表現強勁,邏輯是聯儲局減息打開中國寬鬆空間,但這裏一個前提是中國經濟問題仍是總量問題,即足夠減息降準放水就可以。但過去兩三年的寬鬆都沒有什麼效果,經濟是結構出了問題,甚至似乎已像30年前的日本般進入死亡螺旋。但短線來說,一方面人行開始以行政手段打壓買長債(江蘇部分農商行被限制買國債、新債券公募存續期僅2年等),內地暫時連僅有會上漲(或至少不跌)的資產也消失了,總要找出路,二來聯儲局減息對港股助益較大,三來中概科技股業績首季尚算平穩(很快便出次季業績),北水流入都頗為積極。即使外資不大可能回流,但北水流入下,KWEB也是投機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