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華企抽身變陣 美關稅自身傷害恐更大
【明報專訊】美國政府在大選年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晶片、太陽能電池等商品加徵關稅,現任耶魯大學資深研究員的羅奇稱,措施最終可能對美國傷害更多,中國出口商最終可適應,轉向其他市場。
美國政界近年多次質疑中美貿易逆差擴大,羅奇曾多次撰文批評美國政治人物說法違反經濟理論。他接受本報專訪時說,受美國關稅影響的中國貨品可改為出口其他市場,而美國只是將貿易逆差轉移至其他已存在貿易逆差的經濟體,「大部分的貿易轉移,只代表更高價格購買外國貨品,傷害(美國)消費者購買力,變相向美國人開刀」。他重申在過去文章多次提出的觀點:「我們(美國)有多邊貿易問題,而非雙邊貿易問題。」
人幣偏弱下 中國經濟料難超美國
羅奇認為,短期內美國或者透過關稅等措施,限制外部需求和中國經濟增長,但認為中國公司可靈活適應,改往其他市場。至於中國最終經濟實力能否超越美國,他說在「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方面中國已超越美國,但在人民幣偏弱或走低下,實際上中國經濟超越美國則較難實現。
投行出身的羅奇說,在美股牛市下,華爾街目前對中美角力的看法似乎過於樂觀,他們一方面認為兩國衝突會持續,但認為並無造成後果。他個人認為,中美摩擦不論對兩國及全球經濟均可構成巨大威脅,美國投資者也可能重新思考涉中國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