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首開考 試題多涉國情 問灣區城市國歌條例北上遊學 教師:預設立場,難度不高
【明報專訊】取代通識教育科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昨日迎來首屆中學文憑試(DSE),成績只分達標與否,全卷三大必答題均包含國家元素。多名公民科教師稱全卷已預設立場,例如要求解釋內地遊學有助加強國民身分認同,不問考生是否同意,有教師稱如考生立場與題目相反,分數可能極低。教師普遍稱試題簡單,估計全卷取四成分數(即約16分)已達標,全港達標率有望超過九成。
8閱讀材料 5屬官方統計文稿
DSE公民科全卷設3題必答的資料回應題,涵蓋中國教育發展與綜合國力的提升、國家安全與資訊素養,以及內地遊學與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見表),8項閱讀資料中有5項均為內地或香港官方統計或文稿。在過往通識科,多考問學生立場或做比較的題目絕[,例如去年DSE通識卷曾問,考生認為處理即棄塑膠時「徵費」抑或「禁止使用」較適合。
昨日試卷有試題要考生解釋「國民教育活動可如何增加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另有5題多項選擇題,包括判斷佛山、泉州或肇慶是否大灣區城市;《國歌條例》有否指明「國歌可用作公眾場所的背景音樂」;《基本法》解釋權是否屬於立法會等。
任教公民科的北角協同中學副校長黃中偉稱,DSE公民科沒要求考生表達個人立場,「一定要根據題目的預設立場作答」,倘學生答題時稱遊學團無助加強國民身分認同,即使屬真實感受,亦「可能是未必有分數,或者分數會極低」。
教師稱生活化 料四成分數夠達標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公民科主任劉健豪表示,過往通識科立場題較多用作分高下,「究竟學生是能夠多方面論述,抑或只能單方面論述」,但現已毋須再分辨出能力高的考生。他指缺乏基本知識的考生才會不達標,「有讀書的也知道泉州是不關(大灣區)事的」。他認為今屆試題相對簡單、議題生活化,如學生曾到內地考察,「可舉具體例子,例如去過哪間工廠、看過水壩,認識中國科技發展」。創知中學公民科主任列豪章說「考生完全不需表達自己立場」,試卷整體難度不高,不考學生立場態度,對答題技巧要求亦較低,預料取近四成分數已達標。他稱考生在「遊學團」一題需以多角度闡述北上參觀如何有助了解國家文化、經濟等,進而加深對國家的情感,並附具體例子。
全卷共42分,逐條分題計算,有29分(69%)涉國家或國情元素。黃中偉表示,接近三分之二試題與國民身分認同、國家安全、《憲法》等有關,而課程宗旨包括提升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有相關試題「很正常」。
被問到公民科是否要求考生「唱好國家」,公民科教師廖天恩稱並非如此,課程多提「改革」,意味「有改革即有問題」,例如談及中國的外交問題,包括被圍堵。但她稱今屆試題所附資料多來自官方文件,「易有錯覺是較單面」。
考生普遍稱易 有人提早20分鐘離場
全港逾4.5萬人報考首屆DSE公民科,本報記者昨到兩個試場,考生普遍稱試卷簡單,有人提早20分鐘交卷離場。余同學稱早兩日才開始溫習,「純粹求合格」,又認為公民科較多「國家洁v,通識科就側重「社會洁v。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