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迷因:隱藏在垃圾的歸屬感
【明報專訊】如果你跟住在台灣的香港朋友聊天,在小巷精緻的咖啡室閒談生活大小事情,筆者統計過,不到半小時,所有朋友都會把話題轉到一個點上:丟垃圾。
在香港,無論是住在公屋或私樓,我們都習慣了把垃圾包好,放置在每層某個特定位置,一般是後樓梯,然後清潔工人會定時清理。我有一段時間住在上環的唐樓,全棟只有幾戶,當然沒有什麼管理可言,其中一個家庭自發擔起清潔和丟垃圾的任務,我們每個住戶付他們一點錢,感謝他們的幫忙。這些都是香港人丟垃圾的方法,現在我們會把垃圾分類,8月1日起政府更開始垃圾徵費,但丟垃圾的方法是沒有改變的。
可能香港城市的方便把香港人寵壞了,不少港人到台灣定居後,第一個遇上的問題是如何丟垃圾,我暗暗地笑垃圾終於正式走進他們的生活了。在台灣,人們一般需要在特定時間把處理好的垃圾親自拋進停在街上的垃圾車,垃圾車到訪社區的時間是固定的,大多數在黃昏;若不幸地錯過了時間,那天的垃圾就要繼續住在你家了,氣味繼續伴隨你的美夢。這樣的安排,與港人隨時可以丟垃圾的習慣有別,甚至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衍生出很多香港移民有關追垃圾車的故事。我聽過不少,或者有天可以編成一本有趣的書,這堨為大家說一個小故事……
朋友C大部分時間在家工作,有天他早上起來,一直埋頭工作到黃昏;睡衣沒有換,頭也沒有特別梳理,晚上可以直接睡覺——如果他在香港!當他意識到垃圾車快到時,內心矛盾起來:為了丟垃圾,我要換衫換褲換鞋梳頭嗎?為讓自己更有動力,他決定到外面吃飯,說服自己不是為丟垃圾而換衣服。這樣思前想後,東拉西扯,當他拿茤U圾走到街上時,垃圾車已離他而去了。
故事發展下去,朋友C在茫然之際,突然記起不遠的前方,有個地方可以收垃圾。他看看手表,當時該處仍然開放。於是,他又拿茤U圾在街上走,這次步伐急了一點,帶點黑幫珓芛[的心態。然而,上天沒有讓他成功,那個地方不知道為何沒有開(我懷疑根本是他記錯了)。垃圾丟不成,飯還是要吃的,最後他拿茤U圾走入一間餐廳,飯後又拿茤U圾回家。
那一天,朋友C沒有不快樂,回家後他反而感到振奮,因為他在餐廳感受到不少同情的目光,望望他又望望他的垃圾,彷彿向他說「明天再努力吧!支持你!」C頓然感到自己與這城市相連起來,那種隱藏在垃圾的歸屬感。我很高興聽到朋友這個故事,大概日常生活多少有點抽象,如果我們能夠處理好自己的垃圾,一切便處理好了。
■黃淑嫻
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香港作家
文:黃淑嫻
圖:Andrew Haimerl@iStockphoto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