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侵格未受罰 助長普京2022年侵烏」
專訪格魯吉亞前國會議員Nona Mamulashvili
格魯吉亞親歐政治平台Gamziri(意為「大道」)聯合創辦人馬穆拉什維利(Nona Mamulashvili,圖,下簡稱Nona)去年3月辭去國會議員一職後,同年來到香港參與港大亞洲環球學人計劃。她的弟弟馬穆卡(Mamuka)自2014年起在烏克蘭協助政府軍對東部抗頓巴斯親俄民兵的「喬治亞軍團」指揮官,現在仍助烏軍抗俄入侵,《愛爾蘭時報》去年更有文章勾勒兩姊弟如何在不同的戰線,抵抗俄羅斯影響力。
Nona接受本報專訪時主張,2008年南奧塞梯戰爭是俄羅斯重拾擴張主義的引線,正是當年西方未有強硬回應俄軍入侵格魯吉亞,才會令俄羅斯總統普京「食髓知味」,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和扶植烏東民兵,繼而在2022年全面侵烏。
Nona表示,格魯吉亞目前面對的環境甚為緊張,但這並非新鮮事,「因為如果你去看格魯吉亞的歷史,我們過去300年都在對抗俄羅斯帝國主義,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完全不新奇,那只是俄羅斯擴張主義政策的延續」。她提醒遠早於烏克蘭戰爭發生前,在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禮當天,俄羅斯「假扮保護格魯吉亞境內的俄語裔人口」入侵格魯吉亞,這其實是普京首次試圖理解世界會如何回應其擴張主義政策。
那場俄格戰爭即南奧塞梯戰爭。南奧塞梯(South Ossetia)與阿布哈茲(Abkhazia)當時都是冷戰結束後重燃分離主義、有國際維和部隊進駐的格魯吉亞領土,8月1日南奧塞梯發生爆炸,兩名格魯吉亞警員喪生,其後格方與當地分離主義民兵駁火,7日指控南奧塞梯一方挑起戰爭,翌日雙方在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互轟,格方同日指控俄軍不宣而戰。格軍節節敗退,俄軍另在阿布哈茲開動戰線,8月26日正式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惟國際社會普遍未有承認),到10月才退出格魯吉亞的無爭議領土。外界認為,俄羅斯「教訓」格魯吉亞的背景,還包括北約同年3月批准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參與「成員國行動計劃」,並在未來的不確定時刻正式加入,觸發俄羅斯對北約東擴的終極不滿。
「俄世上唯一擴張主義國
不知自己邊界只談他國邊界」
Nona慨嘆這場戰爭只是開端,考驗國際社會怎樣理解普京在格魯吉亞所做的事,結果反應大多是要格魯吉亞閉嘴,皆因格魯吉亞只是小國,「這是現實政治(realpolitik),因此全部都是務實主義,那就是他們(俄羅斯人)前來殺死格魯吉亞人民,但我們(俄格以外的其他國家)會繼續跟他們合作,換言之,俄羅斯不會受罰」。她認為,正是普京明白不會「受罰」,才會到2014年在烏克蘭重演一次。她所說的重演,乃是在烏克蘭親歐廣場革命後,俄羅斯出兵吞併克里米亞,並支援烏東親俄民兵對抗新政府,埋下2022年侵烏伏線。
在她看來,普京尋求重建帝國,不止是蘇聯,而是昔日邊界範圍的俄羅斯帝國,故普京繼續擴張,到2022年全面開戰,那正是因為普京先後兩次被縱容,令他覺得可以奪取烏克蘭,扶植傀儡政府。她主張烏克蘭原本只是開端,普京還會想打到波羅的海國家、波蘭以至其他俄羅斯帝國曾有領土聲索的地方,唯幸烏克蘭出乎普京意料地站起來抵抗,「但如果他(普京)沒被停阻在烏克蘭,這就只會是他更大、更大戰爭的開端,他會繼續在他視為『後院』的土地作戰」。她諷刺俄羅斯是世上唯一的擴張主義國家,「(俄羅斯)談及所有其他國家的邊界,但不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
被問到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分別,Nona坦言格魯吉亞只是黑海旁的小國,人口僅350萬,戰略上遠離歐盟,因此對比起人口約5000萬、位處歐洲中心的烏克蘭,重要性確有不及。惟她表示:「我認為西方已明白到當初如在格魯吉亞問題上有所反應,烏克蘭的情况就不會發生,但這不是因為務實主義佔上風,而是因為今時今日我們看到西方在2008年所犯錯誤的後果」。
然而,歐美援烏決心過去數月漸受質疑,歐洲有拒絕軍援烏克蘭的親俄政客冒起,美國共和黨則以援烏來要脅民主黨在美墨邊境問題上讓步,凡此種種都令人關注歐美是否出現「援烏疲勞」。被問及於此,Nona迅速反駁道:「所謂的疲勞是俄羅斯的政治宣傳台詞,這是俄羅斯在國際傳媒以至民眾想法推動的字眼。每個人都對戰爭感疲累,沒有人想要死,當然我們疲累了,但我們應該做的是叫俄羅斯停手。」她重申倘若現在未能令俄羅斯停步,未來將有更多戰爭——那些各國現在想要避免的戰爭,「對跟怪物作戰感到疲倦,並不是解決辦法……他會繼續毆打你,直至殺死你為止」。她認為,歐美目前有關援烏的政治局勢,與其說是「疲勞」,不如說只是「正在重新組合(regrouping)的政治利益」。
明報記者周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