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島西移1.3米 分析:地下水令斷層滑動
日本能登半島黎克特制7.6級大強震導致以石川縣為中心的地區發生劇烈地殼變動,其中輪島市的觀測點往西移動了約1.3米。
專家對今次大地震規模罕有,有分析相信這次大地震可能與地下水移動令斷層滑動有關。
日本國土地理院利用衛星測量後表示,根據震源附近設置的電子基準點分析,發現靠近震央的輪島市出現較大的地殼變動,在地震後向西移動約1.3米,石川縣的穴水向西移動1米、珠洲向西移動約80厘米、能登島也向西北移動約60厘米。
震感堪比3.11大地震
日本氣象廳判斷這次地震屬於「逆斷層型」,在震央附近有一個延伸至海底、長30公里以上的活動斷層。《每日新聞》引述靜岡大學地震學客座教授石川有三表示,事發地區容易發生水平方向力量很強的「逆斷層型」地震,在這種環境下,從地下深處升起的流體無法突破至地表,會向水平方向擴散,結果導致流體進入斷層當中,變得濕滑後更容易滑動,「如果地下水大範圍累積,容易發生大地震」。
今次的震度為7。日本於1949年設立震感10級制度,用以表達不同地區的震感,至今只有7次出現最高的震度7地震,包括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2018年北海道地震和今次的能登半島地震等。
東京工業大學地震學教授中島淳一向《朝日新聞》表示,這次地震發生在群發性地震地區,一般的群發地震很少會超過黎克特制6級,因此以內陸型地震而言,今次地震規模極大,反映了斷層移動了一大段距離。
(朝日新聞/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