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動物本能」兼競爭大 增電動車鋰電池產業效率

[2024.01.02] 發表

彭博早前有分析報道,估計比亞迪(1211)於2023年汽車銷量躋身於全球排名第9位,其純電動車銷售在去年第4季銷量或超越美國電動車巨擘特斯拉(美:TSLA)。瑞銀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表示,中國企業的「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s,情感主導)和行業競爭激烈,促使了電動車和鋰電池產業的效率提升,產品進一步創新亦助加強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西方依賴中國供應鏈難脫u

電動車上游成本碳酸鋰價格曾C升至每噸60萬元(人民幣,下同),惟今年價格持續回落。鞏旻指出,2021年至2022年電動車企業高速發展後,間接炒高相關部分價格,鋰電價格由每噸5萬元升至每噸50萬元時,更多企業發掘相關供應。雖然部分地區如澳洲、拉美開發過程較長,但中國、非洲的礦產地開發可以非常快,故鋰電價由2022年底至現在大幅下跌,某程度反映市場機制的成功。

他又指出,中國電池產業的競爭力愈來愈強,即使西方如美國推出政策以保護本土產業,惟其依賴中國供應鏈太深,難以脫u。

早前瑞銀拆解比亞迪電動車海豹車款,估計近八成零部件是自製,生產成本較在上海生產的Tesla Model 3低15%。鞏旻認為,「電動車製造成本達到可負擔(affordable)背後有100種以上科技,才有成本優勢,並非一個『平』字代表中國企業,而忽略其背後技術優勢。」例如使用LFP(磷酸鋰鐵電)有助成本降低,但其能量密度較低以致續航力減少、電池體積更大等情G出現,尤其電量消耗問題在低溫環境時較明顯,故成本優勢背後需多種技術支持。

鞏旻表示,雖然電動車原材料成本下跌,但行業競爭仍在,對多數公司而言較難將該成本減少轉換至自身利潤。他續稱,在價格戰上並非每間公司都錄得虧損,當行業競爭激烈或有一半車企「蝕住賣」時,仍有公司可以賺1萬元一部車,更能體現出該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更多中國新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