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留醫染耳念珠菌 家人代覓院舍始知 侄女嘆需住單人房財絀 九中聯網:已提供合適治療
【明報專訊】「入院的時候沒有菌,現在出院有菌,又要趕出院。」72歲基層長者煥叔去年8月外出飲茶,回程因天雨路滑跌倒,撞傷頭部昏迷送往伊利沙伯醫院,留醫神經外科病房,約兩周後確診感染耳念珠菌。侄女阿媚稱煥叔最初轉送隔離病房時,家人不知他染耳念珠菌,質疑醫院未及時告知,直至她為煥叔尋找安老院才知他帶該菌,因具傳染需入住院舍獨立房間,要付額外住院費,經濟上吃力。煥叔目前留醫九龍醫院,院方已通知可出院,但家人未找到合適院舍。
聯網:團隊可更主動加強溝通
九龍中醫院聯網發言人回覆本報稱已詳細檢視事件,認為醫護團隊已提供合適治療,但在病人轉往隔離病房時,團隊可更主動加強與家屬溝通,及時更詳細解釋耳念珠菌資訊以釋除家屬疑慮,會指示病房加強與家屬溝通;九龍醫院一直與病人及家屬緊密溝通,在商討出院後院舍安排提供可行協助,醫務社工會繼續跟進院舍安排。
轉隔離房時 只獲悉「有菌」
阿媚憶述,煥叔去年8月29日入住伊院神經外科病房,約10日後、恢復清醒不久就轉至隔離病房,起初以為因身體狀G較差,短期需特別保護,醫護沒詳述原因,「只是說他有菌,你穿保護衣進去就行」,她當下不知煥叔確診耳念珠菌。
煥叔9月20日轉往九龍醫院,除了兩日返伊院接受腳部手術,至今留醫九龍醫院。阿媚11月初獲院方通知可出院,但考慮到煥叔獨居,受傷後智力及平衡力出問題,希望為他覓得安老院。但尋找院舍時醫護才告知煥叔帶有耳念珠菌。
阿媚曾聯絡10多間私營院舍,大部分稱沒H位,即使有H位環境也不理想,若要較光亮及通風院舍,每月要約2萬元,「我覺得會吃力,社工都說可以幫,因為他(煥叔)資產不多,就申請綜援,現在還在找院舍」。她稱煥叔入住獨立房需付額外住院費,經濟吃力。
她慨嘆煥叔昔日活躍,能獨自生活,買菜、散步、飲茶,惟得知因染耳念珠菌,入院舍不可與人接觸和外出,便失去求生意志,日漸消瘦,家人痛心及無奈。
醫院盼盡快出院 暫未覓得院舍
阿媚說醫院每周致電她詢問進度,希望盡快安排出院,但煥叔接受3個療程仍未除菌,令她擔心會否引致社區傳播,「醫生說沒關係,隨時出得院,護士也說如果不是摸他腋下、大腿,不容易傳染」。
九龍中醫院聯網稱,煥叔耳念珠菌入院篩查呈陰性,由於當時伊院神經外科部門有病房出現耳念珠菌個案組群,9月7日為他定期篩查,11日發現帶有耳念珠菌,無臨H感染病徵,即轉至隔離病房,該院亦發稿公布,醫護有向家屬解釋因感染控制要轉房。伊院和九龍醫院先後向家屬講述探訪耳念珠菌病人需注意事項。
該聯網稱主診醫生10月5日與家屬交代最新情G及商討出院安排,提供院舍名單,亦轉介醫務社工,家屬其後反映因院舍收費問題,暫未能物色到理想院舍;九龍醫院醫護團隊上月29日與家屬會面解釋病人情G和耳念珠菌治療方法。
院方:在家毋須隔離 侄:院舍卻要?
該聯網稱,希望家屬理解帶有耳念珠菌者對公眾健康不會構成危險,毋須強制在家隔離,但需保持良好個人衛生;至於可康復出院但仍帶菌的院舍人士,醫生會在病人出院時處方3個月除菌療程,包括使用含麥盧卡蜂蜜的沐浴露及服用特定益生菌。阿媚質疑「如果返屋企就毋須強制在家隔離,但院舍要單獨隔離,是不是有些矛盾呢?」
耳念珠菌不時在院舍爆發,據防護中心「安老院舍預防傳染病指引」,情G許可下院舍應安排陽性院友住單人房,否則應安排相關院友住同一房或以屏障分隔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