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貨輪起步 港年內建加注站 全球業界訂零排放目標 議員促追落後保優勢
【明報專訊】全球積極發展新能源,特首早前在《施政報告》首度提出,政府將研究為本地及遠洋船舶提供綠色甲醇加注。本報得悉,由航運業界及相關政策局組成的工作小組,已於去年11月召開首次會議,小組召集人、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稱,去年全球航運業界達成共識,將於2050年前達至淨零排放,必須減碳轉型,有龍頭航運公司更已訂購使用甲醇燃料的貨輪,本港必須急起直追,才能鞏固航運中心地位。
明報記者 馬耀森
運輸及物流局稱,作為國際航運中心,政府會致力推動香港成為航運綠色能源加注中心,提升港口競爭力;為應對業界對綠色甲醇的持續需求,該局會聯同環境局研究可否為本地及遠洋船舶提供綠色甲醇加注服務。
環境及生態局回覆本報稱,政府將在海、陸、空三方面全力推動新能源使用和供應,探討開發新能源產業鏈,促進綠色經濟。兩局均稱今年內公布行動綱領,落實建設加注設施和供應鏈。
易志明:須加快建供應鏈
料最快年底可推加注服務
根據運物局上月公布的《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網領》,當中制定了支持海運及港口業發展的十大策略,首項「創建『綠色港口』」提到當局會研究可否提供綠色甲醇及其他潔淨能源加注服務,並制定行動計劃。
易志明向本報稱,全球航運界近年積極研究潔淨能源替代傳統燃料,包括氫、氨、甲醇及天然氣,去年全球四大船公司均計劃使用甲醇作為主要替代能源,故本港必須急起直追建立加注設施和供應鏈。他認為本港起步不算慢,「始終要等業界有共識,決定採用哪一種燃料,現時情G較明朗,香港就要加快腳步,除為減排,亦要維持香港競爭力」。
指龍頭轉用 趨勢明朗
易志明提到航運龍頭馬士基(Maersk)旗下第一艘甲醇動力貨櫃船早前已在新加坡等港口加注燃料,認為本地港口要持續發展,應加快建立供應鏈。他透露,相關工作小組預計需要約8至9個月,研究為遠洋船舶提供加注甲醇方案及路線圖等,然後提交政府,料最快今年底可推出相關服務。他指出,甲醇與柴油在運輸及應用上分別不大,一般運油船亦可運輸甲醇,從外國運送到港後可於本地油庫儲存,供遠洋船甚至本地船使用,油庫只需稍為改裝便可。
內地盛產甲醇 港有優勢
類近柴油 油庫只需稍改裝
去年7月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舉行第80屆會議,175個會員國達成共識,航運業將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易志明稱,業界近年積極研究替代能源包括甲醇、氫及氨等,當中氫能對溫度控制要求較高,氨為有毒氣體,在密閉船艙使用風險較高,故業界傾向轉用甲醇。
易志明又稱,內地是甲醇主要產地,香港絕對有條件引入甲醇加注業務,甚至是海上加注。另外,政府官員早前於立法會表示會探討以兩電的液化海上天然氣接收站作為遠洋船的加注設施,為使用天然氣的船舶提供多一種選擇。
運物局數字顯示,本港2022年抵港遠洋船有16,735船次,其中10,921艘泊岸。環境局稱,雖然從本地海上交通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量只佔香港總溫室氣體排放約1.7%,而跨境航運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根據巴黎協定不包括在個別地區/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內,但港府會繼續鼓勵航運業遵守國際海事組織的要求或指引,減少航運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