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縮後除」療法 肝癌四期病人轉一期 港大料全球首例 部分病人癌細胞全壞死
【明報專訊】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今年初發表全球首創的肝癌「先縮後除」綜合治療方案,已有逾百名病人參加,其中一名四期肝癌病人接受治療後轉化為一期,並成功完成活肝移植,腫瘤直徑由18.2厘米縮至1.5厘米。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臨H教授陳智仁形容有關個案「史無前例」,相信是全球首例。
病人成功完成活肝移植
陳智仁稱僅三成肝癌病人適合做手術,肝功能不良患者需時輪候換肝,年長病人則手術風險高,治療選項少。「先縮後除」則是結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又稱電療)與免疫治療,來誘導中晚期肝癌縮小,再做切除或移植手術。
65歲的黃先生為乙型肝炎帶菌者,去年11月開始腹部脹痛,求醫後發現體內有10公斤腹水,左肝已被一個直徑達18.2厘米的腫瘤佔據,屬肝癌第四期,當時保守估計僅餘半年壽命。其兒子憶述,父母有「大肚腩」,去年一年間腹部慢慢發脹,而父親確診肝癌第四期後,許多醫生只提出標靶治療方案,只有陳智仁提出新治療方案,「話畀我聽仲有機會」。
研究團隊指黃先生體內腫瘤已入侵至左、右及主門靜脈,故不宜做切除手術,而做6個月「先縮」療法後,其體內腫瘤直徑縮近一半至9厘米。黃於8月接受兒子活肝捐贈,成功做肝移植手術,最後檢查報告顯示整個肝臟仍可見的腫瘤為1.5厘米,即降至肝癌第一期。
陳智仁說,通常中晚期,即第三、四期肝癌患者會考慮採取「先縮後除」療法,而已參加研究病人中,逾五成人有療效,當中四成多病人癌細胞全部壞死,毋須做手術,12%病人的腫瘤縮小至可接受手術。
陳說未來將招募更多病人,研究影響療效的具體因子,及縮短治療時間的方法,亦會配合政府提出的新藥註冊「1+」機制,推出更多研究計劃,並提到6個月的免疫治療需約20萬至30萬元,參加研究計劃可豁免費用,相信推出更多計劃可惠及更多普通家庭患者。
療法亦宜治療肺癌膽管細胞癌
港大醫學院臨H腫瘤學系臨H助理教授蔣子樑說,「先縮後除」療法亦適合治療肺癌、膽管細胞癌,因為兩類癌症皆適合電療和免疫療法,又說腸癌因不適合電療,現時未必適用「先縮後除」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