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立意庫:以「夢中的老師」談師生情誼
【明報專訊】老師跟學生關係密切,我們的學習生涯中,總會遇上幾位難忘的老師。如果要你用文字描寫「夢中的老師」,會如何下筆?
「而今晚她來,是要和我說什麼呢?是興奮的要與我討論來自古印度的拉瑪那那舞劇呢?還是要責問我十年來有何可以呈之於人的成就呢?赤道地帶的月色不意如此清清如水,我有一點點悲傷了,不是為老師,而是為自己。所謂一生是多麼長而又多麼短啊,所謂人世,可做的是如許之多而又如許之少啊!而我,這個被愛過,被期待過,被呵寵過,且被詆譭的我,如今魂夢中能否無愧於一個我曾稱她為老師的人?」
——張曉風〈老師,這樣,可以嗎?〉
賞析與體悟
.寥寥數語,勾勒人物獨特形象
我們描寫人物,當要描寫其獨特的個性。〈老師,這樣,可以嗎?〉一文中,張曉風記敘她夢到了已經辭世的老師。但夢中的老師,並沒有交代她走進作者夢裏的原因,於是,她提出了疑問——老師是和我討論古印度的拉瑪那那舞劇,還是要責問我?兩句簡單的疑問,勾勒出老師的形象:
一、老師對戲劇相當有熱情,而且以前經常找作者一起討論。
二、老師大概對作者有要求、有期望,作者才會想到老師是否要責問自己。
同學創作時,也可以思考筆下的人物和一般人有何不同。若是人物面目模糊,便難以叫讀者相信真有其人了。
.小事映出師生情緣
當張曉風夢到老師,便不禁自我詰問,自己在人世中建立過的,是否對得起老師呢?她在老師辭世以後還夢到老師,想來師生情緣相當之深,筆者猜,她們應該有過不少相處的時間,有過深刻的對話,且張曉風自覺受益匪淺,才會想着自己能否無愧於老師。筆者仍是學生時,常看見校友回母校探望老師,有的已經成家立室,手還拖着孩子;也知道有些上了年紀的校友,當年任教他們的老師都退休了,便約上老師和同班同學一同聚餐。這樣看來,似乎師生的情分,可以連繫一生的。可是,更多的是在校園內匆匆遇上,還來不及停駐,便已消失於對方的視線之中。那些能夠擺脫時間的情誼,大概是彼此有過真情的相處。
■小練筆
試參考以上段落,以「我收到了珍貴無比的禮物」為文章末句,寫作文章一篇。
立意及取材構思:
最淺層的禮物是小時候老師獎勵「我」進步而贈送的小文具,其次是因為得到老師的教導而能夠進入大學讀書;最深層的禮物是老師送給「我」原生家庭不曾教導「我」,能夠踐行一生的真理──待人和善。
■小練筆示例
老師今夜來到,是要跟我說些什麼嗎?是像20多年前一樣,興奮地與我討論某處漢墓中新近出土的竹簡?還是要責問我,是否仍能保持自我,不以算計之心量度人情,不因俗事而背棄是非黑白?夜涼如水,天上懸着一輪皎月,我有一點點難過,不是為老師,而是為自己——我怎能只想着如何得到最多的利益,卻忘記了他人遭受的苦難?
我驀地憶起,這一點欲對他人友善的欲望,並非自然而生的。母親的早逝,父親的失業與債台高築,在親戚家中輾轉寄居與遭受厭棄,20多年前的我,恍惚不曾知道世間有利害計算之外的溫情,是老師教會我什麼是人間的溫情與善意,無條件地贈予我這份無比珍貴的禮物。而我,是否能將這份禮物轉贈在艱難苦困中度日的人?如今魂夢中能否無愧於一個我曾稱她為老師的人?
■胡詠怡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現職中學中文教師。尤好文字之美,亦慕夫子韋編三絕之勤。)
文:胡詠怡
圖:Ababsolutum@iStockphoto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