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中文:飛鴿傳書再現
【明報專訊】象徵和平的鴿子,從前是傳訊好幫手,現在有大學模仿鴿子的飛行模式,研製仿生飛行器「信鴿」,難道要重現「飛鴿傳書」?
圖:資料圖片
■新聞事件
位於陝西的西北工業大學(西工大)宣布,該校研製的「信鴿」仿生飛行器續航3小時5分30秒,刷新撲翼式無人機單次充電飛行時間健力士世界紀錄。「信鴿」翼展70厘米,起飛重量260克,手拋起飛、滑翔降落,實驗期間吸引鳥類伴飛。
撲翼機械鳥可軍民兩用,因低噪音、恍如雀鳥,具隱蔽性,解決滯空時間後,有利於軍事偵察甚至攻擊。西工大因被認為協助解放軍開發武器,遭美國政府列入制裁實體名單。中方去年指摘美國國家安全局對西工大發動網絡攻擊。
【節錄自〈西工大機械鳥續航3小時破紀錄〉,《明報》,2023.10.06】
■知多點
鴿子的能力
鴿子擅長認路及飛行,體內有「導航」功能,能準確找路回家;翅膀亦強健,能長途飛行,一天可飛數百公里。鴿子經人類訓練和馴化,成為「信鴿」,昔日是傳遞消息的好幫手。現在已毋須以信鴿傳信,人們便將鴿子訓練為「賽鴿」,作長途飛行比賽,本港1980年代曾盛行一時,方式是將賽鴿帶到放飛點,然後讓牠們飛回家。不過賽鴿亦掀起爭議,例如鴿子在訓練期間受不人道待遇,賽鴿現已式微。
飛鴿傳書
早在唐代,人們已用信鴿傳信。在記述唐代軼聞、民間流傳的筆記小說《開元天寶遺事》中,有故事提及「傳書鴿」。軼聞主角是唐代宰相張九齡,他年少時養了不少鴿子,當寫信給遠方親友或回信,他都會將書信繫在鴿子腳上,讓鴿子送信。張九齡稱牠們「飛奴」,成為一時熱話。後來引申為「飛鴿傳書」,泛指書信往來。
■小遊戲
傳書
除了飛鴿傳書,還有個同義詞,指書信往來。相關典故源於漢代官員蘇武被匈奴扣押時,朝廷派使者要求放人,匈奴一方卻謊稱蘇武已死,使者當面拆穿謊言。原來漢武帝打獵射中一隻大鳥,大鳥腳上繫有一封信,寫有蘇武正在某處等待的消息。最後蘇武獲釋,後人便引申出「飛鴿傳書」的同義詞:(答案見另文)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中華小學堂 第0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