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紓類風濕 中大:日服5毫克心血管病風險倍增
【明報專訊】皮質類固醇屬強效抗炎藥物,但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故應否向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處方該藥物存在爭議。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每天服用5毫克或以上劑量的皮質類固醇,出現心血管疾病風險比沒有服用的患者高一倍;如持續服用,風險每月再增7%。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蘇葖媊麻憟穻b處方皮質類固醇予該病患者時要謹慎平衡風險和益處,盡快減低每日劑量至4毫克或以下,或停用類固醇。
中大:如雙刃劍 處方應謹慎
研究團隊從醫管局數據實驗室收集12,233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數據,患者於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曾在公院治療,每名病人平均覆診8.7年,研究展開時未曾患心血管疾病,當中37.7%有服用皮質類固醇。研究發現患者每天服用5毫克或以上劑量的皮質類固醇,出現心血管疾病風險比沒服用的患者高一倍,倘繼續服用,風險會每月再增7%。
患者:服類固醇紓痛楚
其後患上心臟病
65歲的曾先生患類風濕關節炎約20年,他憶述起初手和肩膀疼痛,之後不同位置有痛感,多次半夜痛至需往急症室打止痛針,早上會出現「晨僵」,形容如「雪藏℅l」般難移動手部。他其後服用類固醇、止痛藥和生物製劑後痛症得到改善,但2014年胸口痛入院驗出心臟病,現靠藥物控制心臟病病情。
蘇萿磳隉A類固醇可有效控制症狀,且傳統藥物的藥力生效時間長,最大藥力需時6周至兩三個月才會發揮,故醫生會在此過渡期使用類固醇,以盡快控制病情。但他說類固醇使用猶如雙刃劍,既可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病情,亦會增加心血管病風險。
勿自行停藥 籲遵醫囑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及風濕科主管譚麗珊強調,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如獲處方類固醇,可在病情減輕時與醫生商量減低劑量,絕不要自行停藥,否則有可能影響腎上腺素,出現頭昏等反應。
她說研究只針對類風濕關節炎,其他免疫系統病如紅斑狼瘡症患者不應自行停用類固醇。